《岩讲全球胜任力》记录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五年实践,近日正式出版发行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丽
2021-02-07 16:24
摘要

近日,清华大学教育经济学博士后、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院长助理宋岩撰写的《岩讲全球胜任力——来自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的实践》由经济管理出版社正式出版。

近日,清华大学教育经济学博士后、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院长助理宋岩撰写的《岩讲全球胜任力——来自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的实践》由经济管理出版社正式出版。

TBSI五年创业,中外合作办学实践化作经典案例

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TBSI)于2014年由清华大学和伯克利加州大学在深圳市政府支持下联合创办,秉承“学科交叉”、“国际化”和“产业伙伴关系”理念,致力于探索“大学-政府-企业”三方合作的培养模式,培养全球科技领袖和未来企业家。

作为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的初创成员之一,宋岩一直认为这是她一段崭新的“创业”经历。亦如2015年“五一”,她一意孤行离开了博士后出站后工作了7年的平台,孤身一人来到大学城加盟崭新的TBSI;2016年又是“五一”这天,她和志同道合的“创业者”一起离开大学城到智园与TBSI一起出发。

宋岩回忆,在TBSI创业的日子印象深刻,没有专职秘书,没有独立办公室,没有周末,也没有令人嫉妒羡慕恨的冗长寒暑假,更没有高薪……终于一切都有了:领导的信任和支持,同事们废寝忘食加班加点日益高涨的创业热情,野蛮拉练成长起来的团队,以及高效产出和个人综合管理能力的迅速提升,还有“职责所在,乐在其中”的心态、因越洋沟通而昼夜不分的开会时间、中英文随时切换的工作模式……

宋岩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她希望可以让几年时光积淀下的一种中外办学模式与深圳基因一起,成为一种可复制的范本,为这群无问西东的“创业者”留下走过的痕迹。“5年后,学院的很多人都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行家里手;陆续毕业的硕士和博士、出站的博士后正在成长为各行各业的翘楚和精英,还有那些老师,无论师德、师风还是治学为人都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楷模。”

薛其坤院士

提出“全球胜任力2.0版本”,推动人才培养理念升级

宋岩说:“TBSI既承载了清华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深厚底蕴,又赋予了它们新的生机,目前已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和旧金山硅谷湾区的重要桥梁。这样一个优秀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模式,不总结,貌似可惜;如果不是作为创业员工的我来分享,必有遗憾。”于是,在无数次开头、煞尾的坚持中,宋岩终成全书。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蔓延和渗透,各国的政治、文化、教育和社会间的相互影响也不断加强,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必须拥有开放的学习心态“耳听八方,眼观四方”,与不同国家和文化和谐共处,吸取百家之长,方能“一览众山小”。与世界友好相处、有效对话、引领发展,以及解决全球面临的共性问题、迎接人类命运共同体挑战的能力,被清华大学称之为“全球胜任力”,并被视作培养学生的必要素养。

宋岩介绍,TBSI采取面向全球遴选优秀生源的招生方式,实行“申请-审核”制,按物理、数学、生命三个方面对申请者进行审核,学科宽开,突破壁垒,充分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潜力;在培养方面,以招生选拔、培养流程和学位评定三大环节为核心,积极借鉴并吸收清华大学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从自身实际出发,全方位变革交叉工科人才的培养体系。

该书基于清华大学提出的全球胜任力六大核心素养:世界文化与全球议题、语言、道德与责任、自觉与自信、开放与尊重、沟通与协作,深入调研了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五年的办学实践,并系统提出了聚焦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全球胜任力2.0版本”: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国际化专业能力和国际学术规范、世界领导力和全球使命感、世界通用语言和优秀文化传统四大核心素养。

Peter Lobie 院士

海内外专家学者关注TBSI,为成书给予支持肯定

经过多年发展,TBSI充分借鉴伯克利加州大学经验,积极在全球选聘优秀师资,已建立一套与国际高度接轨的师资引进体系。由中外双方组成的招聘委员会,邀请优秀候选人参加校园面试,通过组织公开学术报告、学术规划研讨、授课示范、与师生一对一面谈、欢迎餐叙等多个环节,从学术成果、发展潜力、教学能力、合作能力、性格特征等多方面对候选人综合评价。

宋岩感慨地表示,写作并非易事,同事李敏辉、吴曦、余飞慧等同事在书稿整理、校对、以及素材提供等方面都提供了不小的帮助;清华大学副校长、教务长杨斌教授的鼓励,家人的支持更为这本书的诞生提供了强心针和催化剂。

她还介绍,TBSI的探索与实践赢得了很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他们在成书的过程中,也给予了积极反馈和肯定。

清华大学名誉博士、2018年图灵奖获得者大卫•帕特森认为,该书以TBSI为案例进行总结和分析,视角独特又入木三分,是全球胜任力研究领域内不可多得的一本实战型教科书。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前校长尼古拉斯·德克斯评价:该书以TBSI作为案例,对促进全球研究合作做出了的努力。

清华大学苏世民学院杰出访问学者、德国埃尔福特大学终身教授卡斯顿·卡斯巴瑞认为,对于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而言,该书将是高校国际化比较研究的必读书目。

法国INSEEC教育集团董事阿兰·塞纳内施博士希望,该书可以向未来的精英们传达希望、积极和前进的信号。

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院士彼得·洛比更是直白地赞誉: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跨国界、跨文化的合作交流愈发频繁,未来将持续性需要具有洞察力、创造力、能与世界对话的高层次人才,宋岩女士在该领域做出了积极探索,值得赞美。

常瑞华院士

编辑 许舜钿 审读 韩绍俊 审核 党毅浩 范锦桦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丽)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