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练习到由衷喜爱 ——宝安书法家陈迎世的书法学习之路
宝安日报记者 唐冉 通讯员 王书阳 文/图
2021-02-03 15:01

自小学书法的他享受着书法给他生活带来的点滴慰藉。他酷爱古文,尤爱碑文的稚拙古朴之美;也喜爱散文,随心而作的美文充满诗情画意。一路上,他从未停下学习书法的脚步,他就是宝安书法家——陈迎世。

陈迎世。

恋上书法 潜心学书

1971年,陈迎世出生于广东茂名信宜一个小山村,父亲是当地有名的教师。上小学后,父亲便对他的学习严格要求,因为他的字总写得歪歪扭扭,大小不均匀,父亲就找来字帖,逼着他一遍又一遍地练习。虽然开始是被迫练习,但陈迎世的字也因此慢慢地越写越好。

20世纪八十年代初,陈迎世随着家人从信宜老家来到宝安福永,他的字是班上写得最好的,并在老师的鼓励下去投稿。他酷爱古文,喜欢老子的《道德经》,反复诵读,反复抄写。陈迎世在篆、隶、楷、行上都下功夫,尤其喜欢碑文的稚拙古朴之美。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他也从没间断过书法练习,作品多次入展各级书法展览。

在一次书画展中,陈迎世无意间看到了书法家万迪龙的作品。“从那刻起我明白了,自己多年的书法练习,根本还没‘入行’!”在之后与万迪龙的交流学习中,陈迎世从高线条的质量上入手,苦心钻研。“学书法无快捷方式,功到自然成。”他把自己关进屋子,每天坚持练习六小时以上。他认真研习书法史和书法美学,对书法名家作品仔细揣摩,加强对线条、字法的认识与练习。他重视点、线、面、空间艺术,通过对字体的雕琢,对点线的透彻观察,凝神聚气,用笔将墨书写于纸上。那一个个用柔软的毛笔写出来的汉字散发着文化的气韵,余韵悠长。

传承创新 酷爱收藏

陈迎世认为,学习书法并不是一味地模仿,要让传承与创新巧妙融合,自然天成,才能达到完美的艺术境界。因此,陈迎世为了提高书法线条质量,在练习中主要用功在隶书方面的学习研究。他临名碑名帖,取百家之长,临遍了很多历史名碑。

此外,陈迎世还收购了不少名家的真迹来学习。为了熟练某种笔法,他曾坚持每天书写几千字。在书法创作上,他将几种碑帖的特点、风格、气韵融会贯通,尽可能地将他自己需要的东西渗透到创作中来。他的作品在恪守传统的基础上,注重法度,追求高古,力求达到收放有度、朴拙天真、拙中含巧的自然审美趣味。其作品多次参加重要展览并获得大奖。

近年来,陈迎世收藏了不少字画。“学习技巧容易,提升境界不容易。只练字不行,要多看,看名作,看气息。”陈迎世说,读字画与读书、读诗歌一样,书法的结构、线条质量如何体现出来,体会古人的心态、人生观。对于未来创作,陈迎世还将不断提高线条质量,结构深度,让思维、境界更好更高更远,在书法创作上迈上新台阶。

(来源:宝安日报)

编辑 汪新林


(作者:宝安日报记者 唐冉 通讯员 王书阳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