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刘特科国画小品展:面向传统的一次深情回眸

读特记者 尹春芳 文/图
2018-04-17 12:32
摘要

44幅精选的山水小品是刘特科近年来的挥毫泼墨存留遴选下的精品,从画作中严谨的态度与对传统笔墨的高度锤炼可以看出他对传统的继承与推崇。

烟波浩渺的湖海、青绿的春山、远归的船帆、访友的隐士……一场充满着古雅与瑰丽的展览——“意与古会——刘特科国画小品展”正在朴石前海艺术馆展出。44幅精选的山水小品是刘特科近年来的挥毫泼墨存留遴选下的精品,从画作中严谨的态度与对传统笔墨的高度锤炼可以看出他对传统的继承与推崇。

刘特科

刘特科,1964年出生,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深圳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世界艺术家深圳协会秘书长,深圳福田区书法家协会会员,深圳市飞越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深圳市飞越开关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

自幼酷爱绘画,后潜心学习国画。刘特科从2009年开始拿起毛笔。在知名画家戴培仁的指导下,他在山水画的学习中不断砥砺前行,于传统笔墨语言的学习中借物写心与提炼笔墨趣味。

《春山寻隐》

“意与古会”是此次展览的主题,也表达出刘特科对中国画传统精神的眷恋之情。正如黄庭坚说言,“欲得妙于笔,当得妙于心”。一个画家对传统的理解与领悟,往往决定着未来可能出现的风格。对刘特科来说,传统是他的根基,是一座“富矿”。他表示,大量的临摹让他师法古人汲取其精华,发轫于现实生活的主观与古意融为一体,让他的艺术有着强烈的传统文化的基因。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学习的过程中,刘特科尤为重视写生。在几年间,为了画好心中的山水,刘特科的足迹遍布黄山、太行山、罗浮山、三清山等等名山大川,更不计其数的前往梧桐山、莲花山,用画笔记录着这些或雄奇或秀美或壮丽的山河。他说,画山水者,需要遍历广观,然后方知何处下笔。

《湖山远眺》

正是因为有着长期写生的阅历,刘特科养成对自然与生活敏锐的观察习惯。他的作品中,近树石岑林泉溪瀑,竹林茅舍,舟楫亭榭,断岩峻岭云霭雪霁都充满诗意的自然与真实的自我观照。

凡画山水,意在笔先,而笔性墨情又与画家本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说到底,画家的心应当是一面镜子。刘特科的绘画崇古,高雅明秀,简约凝练。这与他推崇“宋元”画家有关。

《拟元人笔意》

在此次展览中也展出了他的《拟元人笔意》的作品,在他看来,宋元代表着中国绘画的高峰,“宋画求真、元画尚意。宋人的绘画是一套系统,不是一个简单的对外来世界的描绘,它包含了宋代人的精神生活的世界观在里面。而元四家的兴起使得文人画进一步发展,中国画开始更加注重强调境界,强调笔墨。”

《天朗气清》

中国传统文人画中,书画同源,书中有画,画中有诗。为了更好在绘画上精进提高,刘特科自三年前开始苦练书法,他一直喜欢临摹赵孟頫的字,颇多受益。书法的笔墨技巧与意境追求又折射在他的绘画当中,让他的风格日臻成熟与完善。

《夏江泛舟》

谈及此次展出的多是小品,刘特科也有自己的理解。前几年他也喜欢画大尺幅的作品,但最近几年随着他对绘画的理解加深,他认为画不在大小,而在精到与灵韵,所谓“大道至简”,在有限的尺幅里能完成一幅结构平衡,细节生动,浓淡相宜,意境高远的作品更是难得。

据悉,此次展览将展至4月28日,市民可免费参观。

编辑 赵偲容

(作者:读特记者 尹春芳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