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影学院中国动画研究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数字娱乐产业蓝皮书:中国动画产业发展报告(2017)》,并指出,泛娱乐时代的来临,使国产动画迎来发展的新契机。
最大限度呈现优质动画IP价值
蓝皮书指出,围绕着IP进行产业布局是整个泛娱乐时代的核心内容和价值体现。国产动画品牌的塑造,以内容为王,加上用户体验,两者互相叠加、垂直渗透。国产动画品牌的推广运营,可以最大限度地呈现优质动画IP的价值,促进产业的持续发展。
科技的发展使“泛娱乐”这个概念离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近,互联网和移动网络的高速发展促进了这一创新业态的快速发展。2011年,腾讯集团副总裁程武在中国动画电影高峰论坛上首次提出了“泛娱乐”一词,提出了打造知识产权(IP)的粉丝经济。时至今日,“泛娱乐”已作为许多公司的重大战略被大力推进,这种创新业态带来的无国界娱乐标志着泛娱乐时代正式来临。
泛娱乐是基于互联网的多个内容领域打造的IP粉丝经济,由IP为基点,延伸到各个方面而互生发展的内容版权体系。在互动娱乐的新生业态下,游戏、动漫、电竞等多种文化创意领域互相渗透,跨界合作,打通了共有发展的平台。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快时尚的人们习惯并依赖移动媒体完成生活中的各种需求,随身、随时、随地的体验娱乐带来的快感。
蓝皮书认为,围绕着IP进行产业布局是整个泛娱乐时代的核心内容和价值体现。在众多IP内容中,动画作为孵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联动开发的巨大商业价值,带来的产业融合规模不容小觑。用品牌的理念打造优质动画IP,深入挖掘内容的独特性和多样化,加强各种形式间的联动推广,扩大受众,提高核心用户体验,以此借泛娱乐发展之势,塑造国产动画品牌。这是动画品牌产业化运营、动画内容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
泛娱乐时代ACG的发展并不是单一独立的,产业合作的紧密性,IP之间的相互渗透,各种形式的互通转化,都为国产动画品牌扩大了泛用户群。共享共赢,泛娱乐化的影响和受众的扩大化,促使产品的创新,类型的多样性和内容的多元化,使国产动画品牌更加成熟,产业链更加完整,也让国产动画品牌更具有生命力,不断延伸,持续发展。
故事讲述能力和目标定位能力亟待提升
不过,蓝皮书也指出,国产动画电影创作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故事的讲述能力亟待提升。2016年的国产动画电影里,故事讲述仍然是发展的瓶颈和软肋,除了仍然没有解决好的故事内容、世界观构建和人物塑造这三个老问题外,在改编文学名著和演绎传统文化题材上也出现新的硬伤。
同时,国产动画电影目标的定位能力亟待提升。从2016年数据来看,国产动画电影主要还是儿童向的“低幼”类的天地,极具市场潜力的“全龄向”和“成人向”产品稀缺。国产动画真正要破解的恰是根据受众群有的放矢地去将儿童向作品做纯粹,将成人向作品做优秀,将全龄向作品做极致。尽管《大鱼海棠》、《精灵王座》和《我叫MT之山口山战记》三部成人向影片斩获了6.02亿元票房,但也存在目标定位不明的情况。《我叫MT之山口山战记》是一款游戏,那一定要定位清楚玩游戏的人群需要看什么样的动画电影,如果出来一部拧巴幼稚、形象卡通的片子,票房当然会惨败,这就是受众定位不明造成的。
蓝皮书认为,得益于政策的持续扶持,国产动画电影产业在2016年步入全新历史时期。然而,面对时刻变换的发展形势,面对有些动画电影格调低下等问题,政策需要更好地发挥其引导作用,杜绝抄袭剽窃、杜绝文化垃圾、杜绝浮躁消极、杜绝低级趣味,以免影响受众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此,蓝皮书建议,在加强政策审查,引入严厉惩罚机制,加大对国产动画电影品质的把控的同时,在政策扶持方面,可以采取“事后补贴”、按效果补贴,票房高获得的奖励就高,这样市场就会有相应的淘汰率,逐渐地让良片驱逐劣片,让企业在创作上更投入和更有积极性。
【读特阅读+】
2016年国产动画电影取得不俗表现,但质量良莠不齐、票房两极分化
蓝皮书指出,2016年,中国动漫产业维持上升态势,产业规模继续大幅提升,总产值达到1497.70亿元,同比增加283亿元,同比增幅为23.3%,相比2015年增速提高5.4个百分点。这是中国动漫产业自2013年启动转型升级以来取得的最高增速。动漫产业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注重核心创意、提升产品质量、创新商业模式等手段达到了提质增效的目的,形成了漫画出版、影视动画、网络动漫等内容产品和动漫衍生品、动漫主题公园、动漫授权等增值业务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在政策调控和市场杠杆的双重引导下,2016年中国电视动画行业总体上调控数量、提高质量、由数量增长转向质量提升的趋势更加明显。2016年,全年备案公示的国产电视动画片剧目数量为425部232135分钟,同比分别增长6.52%和-22.13%;全国制作完成的国产电视动画片共261部9117集125053分钟,分别同比下降4.4%、14.2%和9.54%,创2008年以来最低产量纪录。但由于动画片生命周期相对较长,可循环多年持续播放,从积累数量来看仍十分惊人,目前累计数量达1909871分钟,折合约31831小时。2016年,《阿优学科学》、《聪明的顺溜之雄鹰小子》、《熊猫和小鼹鼠》、《最可爱的人》等46部优秀国产动画片获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推荐播出,合计1563集20824分钟,约占全年电视动画片总产量的16.7%。
动画节目电视播出数量自2012年以来就稳定在30万小时左右,现阶段播出空间已经饱和。国产电视动画片经过多年来的持续高速增长,已经从原来的数量相对稀缺转为总体数量相对过剩,这将持续要求国产动画在降低产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培育精品力作,从粗放式增长向精细化经营方向发展。
蓝皮书同时指出,2016年国产动画电影取得不俗表现,但也存在着质量良莠不齐、票房两极分化的态势。
2016年,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备案立项的国产动画电影182部,较上一年的140部增加42部,增长率为30%。同年进入全国院线放映的中外动画电影有63部,较上年的57部增加6部,增长率为10.53%;产出票房69.55亿元,较上年的44.08亿元增加25.47亿元,增长率为57.8%。其中,在院线放映的国产动画电影有40部,较上年的43部减少3部,增长率为-7.5%;实现票房23.47亿元,较上年的20.54亿元增加2.93亿元,增长率为14.3%。国产动画电影票房占全年动画电影总票房的33.75%,进口动画电影占全年动画电影总票房的66.25%。
2016年国内上映的动画电影(含进口)票房前十名中有三部国产电影,《功夫熊猫3》(中美合拍)、《大鱼海棠》和《熊出没之熊心归来》分别位列票房榜排名的第二位、第四位和第八位。票房TOP10榜单的十部影片共获取票房57.70亿元票房,其中的三部国产动画产出票房18.55亿元,占榜单前十票房总数的32.15%。
从制作方式上来看,在40部国产动画电影中,有28部为三维制作方式,占总部数的70%;有10部为二维制作方式,占总部数的25%;有两部二维结合三维制作方式的影片,占总部数的5%。
从类型上来看,在40部国产动画电影中,喜剧、冒险和奇幻成为国产动画电影的三原色。喜剧+冒险、喜剧+奇幻、奇幻+冒险的组合方式占到了绝大多数。类型片呈现出市场定位的需求和创作者讲故事的模式,利于观众对影片的选择和发行方确定市场针对性,然而过度集中的类型势必导致跟风和恶性竞争。
编辑 刘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