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方宝剑”在手,中小学生“手机困局”还难破否?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谢仕亮
2021-02-02 00:37

智能手机的校园管理已成为中小学校普遍性难题,中小学校苦学生手机问题久矣。不过,这一难题有望很快得到进一步破解。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学校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在社交媒介、短视频、直播、网游等大行其道的当下,智能手机对于中小学生而言,无异于“移动网吧”。中小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容易导致沉迷网络和游戏、分散课堂注意力、产生攀比心态,以及造成视力、体质下降等多重危害,这已成社会共识。针对这一问题,很多学校都推出了“手机进校园”禁令,然而,由于缺乏教育主管部门明确态度的支撑,此类“校纪校规”的合理性常常遭遇民间质疑和法律挑战,客观上掣肘校方“施展拳脚”,导致“手机进校园”长期禁而难止。还有一些学校因缺乏规范指引而祭出“砸手机”“没收手机”等简单粗暴的做法,不仅没能解决问题,还激发了学生、家长与学校、教师之间的矛盾。

在此情境下,教育部专门就这件“棘手事”印发文件,亮明基本原则和态度,让学校和老师在学生手机规范管理上有了“尚方宝剑”。这无异于赋予校园管理者明确的手机管理权,对学生的手机管理进行规范和细化,避免简单粗暴,有助于形成一个有效的统一管理办法,使学生、家长、老师各方依规办事,各行其责。

过去,在校园手机管理问题上,大多把重点落在末端管理环节上,鲜有提及造成学生变“手机控”的校方因素——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学校不当使用手机之门不关上,如何让学生不成“手机控”?教育部印发的《通知》直接挑明这一问题并予以叫停,有助于倒逼校方、教育者细化管理措施,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凸显考虑问题的全面性。

教育部出手“禁”手机,值得赞许之处还在于没有“一刀切”。既有“原则上”的统一要求,也有“确有需求的”的例外解决办法,为各地学校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路径,如设立“校内沟通电话”“班主任沟通热线”等,一定程度满足了学生和家长通信联系、信息获取的需求。《通知》体现了加强中小学生手机入校园刚性约束和柔性管理的统一,教育管理人性化的进步理念跃然纸上。

有好政策力挺,完善落实细则,家校合力共治,相信中小学生“手机困局”不再难破。

编辑 詹婉容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陈建中

(作者: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谢仕亮)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