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出现劳动争议怎么办?新经济常态下,劳动合同法该往何处去?7月16至17日,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2016年年会在深圳大学国际会议厅召开,两百余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围绕“经济新常态、共享发展与社会法”主题展开讨论和交流。
据悉,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成立于2006年,同年在苏州大学召开第一次年会。在十周年之际,研讨会重点就“劳动法的基本理论问题”“劳动合同法修改中的热点问题”“劳动争议处理中的热点问题”“社会保障法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完善”“社会法中的其他问题”等子议题进行探讨。
会议上,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张鸣起表示,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劳动合同法引起社会关注。现行的劳动合同法能否满足现在的劳资关系、其对企业经营压力的影响及如何改进等问题,需要社会法学界的同仁共同探讨与面对。
“劳动者与法治的矛盾是当前中国社会较突出并急需解决的矛盾。此次年会的研究主题对广东、特别是深圳而言非常有针对性,抓住了当前我国在社会治理当中的主要矛盾进行前沿研究。”广东省法学会会长梁伟发在会上强调。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林嘉教授作了“劳动法视野下社会协商制度的构建”主题报告,提出劳资社会协商是解决劳资利益冲突的重要手段,分析了目前存在的困境和障碍,建议从法律层面上推进劳资社会协商制度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董保华教授围绕着如何修改劳动合同法进行发言,结合经济学知识,为如何看待劳动法问题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吉林大学法学院冯彦君教授提出“中国劳动合同法向何处去?”问题,对我国《劳动合同法》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修改发表见解,提出建议。深圳市总工会建设工会主席张友泉进行了以“劳动关系中工会组织的功能伸展与障碍”为主题的发言,从法律实践谈到法律制度层面,结合实践中存在的劳动法问题,彰显了本届年会的讨论目的和现实意义。
编辑 白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