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市城管局发布了3月份深圳市74个街道环境卫生指数排行榜,南山区沙河街道再夺全市第一。3月份,我市各区(新区)、街道(办事处)、各行业都很重视环境卫生整治,全市环境卫生总水平不断进步。4月4日,我市顺利通过了“国家卫生城市”省级明检。
深圳市2018年3月街道环境卫生指数排名
3月份各街道环境卫生进步指数得分及排名
部分街道得分波动大 常态监管机制未建立
2018年3月深圳市环境卫生指数总得分为85.34分,进步指数为0.23%。其中现场考察指数得分为87.92分,占总分的60%,居民满意度指数得分为81.46分,占总分的40%。
从总得分来看,现场考察指数和居民满意度得分均有提高,进步幅度虽有放缓,但保持稳中有进,说明各级城管部门3月份加大管理力度,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标准,严格管控,深入推进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工作取得成效,全市环境卫生水平持续向好。4月4日,我市“国家卫生城市”省级明检顺利通过。
排行榜上,各街道环境卫生指数得分排名第1名的是沙河街道(南山),第2名是沙头街道(福田),第3名是华强北街道(福田),第4名是园山街道(龙岗),第5名是福田街道(福田)和新湖办事处(光明)。
与上月相比,沙河、沙头两街道成绩排名稳定,依然保持领先,但在2月份排名靠前的福永、南山等街道则在3月份的得分及排名明显下降,波动较大,没有得到很好的维持,反映出环境卫生问题动态性较强,短期整治只能治标,部分辖区常态监管机制未建立健全,治本必须依靠常态化的管理机制,完善城管勤务模式,强化作业服务单位的履约责任,压实红线管理主体责任,落实各区各街道和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做到时时、处处有人管,方能实现时时、处处干净。
各街道环境卫生进步指数得分排名第1名的是华富街道(福田),第2名是布吉街道(龙岗),第3名是大鹏办事处(大鹏),第4名是园山街道(龙岗)和莲花街道(福田)。
龙塘社区公园公厕内部,干净亮堂。
光明新区继续稳居全市前列 6个办事处排名均居前50%
在3月份指数测评中,光明新区排全市第1名,6个办事处均排名在全市前50%。其中,新湖办事处排名第5,进入全市前10名;玉塘办事处紧随其后,全市排名第12。继2月份后,光明新区各办事处继续保持较好的得分和排名,得分及排名继续稳居前列。
光明新区的主要做法是,一是领导重视。深入践行“行走深圳”城管一线工作法,新区领导每月带领各职能部门、各办事处主要负责人到环卫指数测评中排名落后的办事处辖区行走并召开环境卫生工作推进会,在行走中发现问题,在推进会上分析问题,总结并推广好的经验及做法。
二是加大投入。光明新区共投入34.2亿元全面提升新区整体环境卫生水平。2017年,新区以每个社区3000万元的标准,共计投入8.4亿元对社区环境进行初步提升。在全市率先分批对52个垃圾转运站、332个垃圾屋、99座市政公厕、96座社会公厕升级改造提升,总投资约1.6亿元。新区清扫均价由原来的7.37元/平方米·年提升到15元/平方米·年,清运单价由98元/吨提升到160元/吨,清扫保洁费用增加约1.8亿元。新区统一对市政清扫保洁红线外、三不管地带等区域乱倒的混合垃圾进行清理,清理费用约4000多万元。2018年,光明新区进一步加强对城中村环境综合治理,预计投资约22亿元。
三是狠抓短板治理。光明新区全力推进环卫设施升级改造工作,并通过部门联动,规范管理,合力解决建筑工地、集贸市场等环境卫生顽疾问题。
四是提高环卫精细化管理水平。通过建立新区环卫精细化管理系统,明确各区域的环境卫生管理责任主体,实现新区环境卫生管理责任全覆盖,形成新区环境卫生管理责任一张图,建立新区环境卫生五级考核体系,并针对市政清扫保洁红线外、三不管地带等区域专门招标清理企业,对责任不清的暴露垃圾及时清理。
洁净的垃圾转运站。
道路扬尘考核单列不乐观 建筑工地两类评价反差大
近期,全市扬尘污染整治打响攻坚战,3月份指数测评报告中首次将道路扬尘污染项目单列公布得分,从得分率来看,道路扬尘污染在12类项目中得分率倒数第二,仅次于垃圾收集点。可见,我市道路扬尘防治情况不容乐观,治理压力大。
经相关部门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受春节后工地集中开工影响,工地泥头车带泥上路污染情况严重,特别是宝安、龙华、光明等区(新区),道路扬尘监测结果超标的情形较多。各街道一方面需要从源头上加强工地管理,确保工地车辆洗净后再上路,并保证运输过程密闭化,避免产生遗撒。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市政道路的冲洗和洒水降尘频次。
在全市各类场所现场考察中,建筑工地围挡得分率最高,但居民满意度调查中,建筑工地的满意度最差,两个评价形成反差,究其原因何在?
一方面,目前全市建筑工地普遍开展围挡提升改造,改造后的围挡让人耳目一新。但另一方面,建筑工地存在的噪音及扬尘污染长期影响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导致居民对建筑工地的印象较差,意见大,这就要求,区、街道办加大与行业主管部门的联动,急市民之所急、想市民之所想,加大对市民诟病问题的整治力度,真正将环境品质提升与改善民生相结合。
龙华区龙塘社区公园公厕外观,立体绿化装饰一新。
公厕得分持续提升 市容痼疾依旧突出
在其他现场考察的场所中,自实施“厕所革命”以来,各级城管环卫部门和各行业主管部门不断完善公厕硬件设施,规范公厕管理制度,公厕测评得分持续上升,3月份得分率已达88.13%,取得阶段性成绩。公厕的主要失分点集中在部分公厕未提供纸巾及洗手液等,提示相关部门要继续加强精细化管理,推进高品质公厕的建设,保持公厕项目得分上升的良好态势。
除道路扬尘污染项目外,垃圾收集点和集贸市场等短板问题在3月份测评中得分率依然靠后,特别是垃圾收集点,得分率仅57.58%,继2月份的62.18%后再次创下新低。失分点主要集中在垃圾收集点未按照2018年新修订的测评标准要求配备专人管理、设置管理指示牌、设置冲洗及排水设施等。垃圾收集点和集贸市场存在的市容痼疾客观上反映出目前相关场所的管理标准偏低,管理主体责任未落实,环卫作业服务单位的履约责任和有关部门的监管责任落实还不到位。
对此,市城管局提出,要进一步加大加快对短板问题的治理力度,在解决市容痼疾问题中,各区各街道要抓好主体、履约、监管这三大责任的落实,特别是要结合此次“国家卫生城市”明检复查组提出的部分老旧小区、城中村、背街小巷、农贸市场凌乱,管理有待加强等13个问题,建立全面覆盖和常抓不懈的长效机制。
龙塘社区公园公厕内部,干净亮堂。
【读特新闻+】
季度全市公共厕所环境指数发布 宝安区、机场厕所表现最佳
转眼,2018年第一季度已结束,进入第二季度。为综合反映各区、各行业公共厕所建设和管理水平,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目的,根据《深圳市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相关要求,9日,市城管局发布了2018年第一季度公共厕所环境指数测评结果。
根据测评报告,今年第一季度全市公共厕所环境指数平均得分为85.40分,较上季度83.63分提升了2.07%,其中管理及维护指数得分率从89.40分上升至92.0分,表明我市公共厕所管理维护水平持续提升,公共厕所环境持续改善,“厕所革命”工作成效明显。而自我市开展“厕所革命”以来,全市各区、各行业全面推进公共厕所新建、升级改造及短板整改工作,我市公共厕所的建设和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各区(新区)公厕:宝安区公厕得分最高,盐田区公厕垫底
在全市10个区中,本季度公共厕所环境指数得分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宝安区、龙华区和光明新区,排名后三位的分别是盐田区、龙岗区和罗湖区。与去年第四季度相比,宝安区、光明新区公共厕所环境指数稳定靠前,龙华区则进步明显,由第8名上升至第2名。
综合宝安区、龙华区和光明新区在一季度公共厕所环境指数测评中取得较好成绩的做法,主要表现为:一是采取了强有力措施加强公共厕所管理。宝安区通过开展“宝安公共厕所红黑榜”评比活动,对公共厕所进行现场检查评比,检查行动同步直播。同时,执法人员也随机开展公共厕所执法处罚行动,以此为抓手推动全区公共厕所全面升级改造,受到市民的关注和好评。二是加强精细化管理和服务。龙华区城管局严格按照全市统一标准要求,全力推进所有辖区公共厕所提高管理标准,在每个公共厕所内配置洗手液、厕纸,并要求加大清洁频次,协同各街道发挥监督作用,严格督促管养单位落实专人管理,提高管理标准。三是加大公共厕所建设管理统筹力度。宝安区由区领导亲自抓,积极落实资金安排,各项目既要对标市升级改造标准,又要做出宝安特色,各街道在繁华地段做出亮点,以补贴、协议的形式提升改造社会公厕的管理水平。光明新区将加油站、农贸市场等短板社会公厕均纳入统一改造范畴,按照高品质公共厕所标准实行改造。所有完成升级改造的市政公厕和社会公厕,由新区城市管理局统筹,严格执行公共厕所维护管养最高单价标准,由各办事处分别招标引入专业公司进行管养维护,并接受区、办事处、社区三级考核监督,每座公共厕所均安排专人管理,规范公共厕所服务内容,做到“五有一免”。
光明新区市民广场公厕室内设置高低洗手台以及免费纸巾等用品。
15类行业公厕:机场厕所最好,公交车站厕所最差
接受测评的15类公共厕所中,得分排名前五的是机场、市政、公园、口岸、大型商场,排名倒数五名的是公交车站、长途汽车站、集贸市场、加油站、学校。机场厕所连续两期位列榜首,市政及公园公共厕所保持排名靠前。
其中,机场公共厕所注重精细化管理,深圳机场率先对标测评要求,对航站楼公共厕所全面升级改造,重点推进公共厕所内通风除臭等设施及管理提升,提升机场旅客如厕的舒适体验。
市政、公园公共厕所注重高品质建设,市、区两级城市管理局共同推进全市655座市政及公园公共厕所升级改造,成立专项专家库,严把市政及公园公共厕所升级改造设计审核关,从源头上提升公共厕所建设标准。
排名倒数的有公交车站、长途汽车站、集贸市场、加油站,其中公交车站、集贸市场、加油站连续两个季度排名靠后,究其原因在于,行业主管部门及产权单位对社会公共厕所“厕所革命”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行业主管部门统筹协调不到位,社会公共厕所的产权单位在其公共厕所的投入、建设及管理服务等力度不够。同时,“厕所革命”的各项工作任务推进较滞后。相较于其他行业公共厕所,公交车站、集贸市场、加油站短板公共厕所整改及升级改造等工作进展缓慢,公共厕所环境改善不明显。
3月份全市各类场所现场考察指数得分率及排名
公厕建设和管理仍存在短板
通过定期测评可以发现,我市公共厕所建设的短板问题仍然存在。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有儿童洗手盆”、“有儿童小便器”、“有无障碍通道”、“有无障碍厕位”等指标连续两个季度测评得分均较低,表明残障设施和儿童设施建设仍为公共厕所建设短板;在公厕管理和维护方面,“有管理制度牌”、“有清洁及检查记录”、“配备专人管理”和“免费提供手纸、洗手液”等测评指标得分偏低,表明公共厕所管理部分细节仍需完善。
下一步,市城管局将继续加大公共厕所环境测评力度。从4月份起,“深圳市公共厕所环境指数测评”工作将由每季度测评一次改为每月一次,每月形成各区(新区)、各行业的公共厕所环境指数排名向社会发布。
继续加大“厕所革命”工作力度。加快推进短板公共厕所整改、公共厕所升级改造、新建街头特色公共厕所等工作,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和城市环境的短板,2018年底全市公共厕所达到干净卫生、环境舒适、群众满意的标准。
3月份居民满意度调查得分及排名
全市484座短板公厕整改5月底前完成
为了推进全市“厕所革命”工作,年初,市城管局根据公厕环境指数测评结果,梳理出第一批短板公厕清单,涉及全市15类484座公厕。市城管局统筹推进全市短板公共厕所的整改工作,目前已完成326座整改,完成率达67.4%,预计5月底前完成全部整改任务。
在短板公厕整改中,市城管局建立了短板公共厕所整改日报制度,每日统计整改项目数并对各区进行进度排名。对短板公共厕所开展整改指导抽查,制定短板公共厕所整改工作参考指引,不定期抽查已整改公共厕所,对不达标的单位明确整改要求。委托第三方对各区报送的已整改项目加快验收销号工作,对未达到销号标准的公共厕所限期整改。
短板公厕升级改造之外,我市还将按照2018年升级改造公共厕所1000座以上的任务目标,今年计划升级改造全市公共厕所1315座,包括市政及公园公共厕所655座和社会公共厕所660座。在市政及公园公共厕所升级改造方面,进一步加强各区(新区)市政公共厕所升级改造设计审核把关,目前已成立专家库,明确方案审核流程,并按照“成熟一批、审核一批”的原则,组织南山区、宝安区、龙华区、光明新区等部分区(新区)开展方案审核工作。在社会公共厕所升级改造方面,印发2018年完成660座社会公共厕所升级改造任务清单并建立督办机制。
编辑 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