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部作品认识“天才海史密斯”
深圳特区报驻沪记者 匡彧
2021-01-30 08:15

今年是20世纪犯罪小说开创性代表作家帕特里夏·海史密斯诞辰100周年,上海译文出版社特别推出全新译作以示纪念,其中包括最新出版的海史密斯著名的5 部“雷普利”系列和《列车上的陌生人》,加上2016年出版的《卡罗尔》共计7部作品。大部分中国观众看过名导演和大明星荟萃的电影《列车上的陌生人》《天才雷普利》和《卡罗尔》,但对影片背后的小说作者海史密斯知之甚少,同济大学人文学院的汤惟杰教授对海史密斯颇有研究,近日,他接受深圳特区报记者采访,为读者还原出这位才华横溢美国女作家的别样人生。

帕特里夏·海史密斯七种 《列车上的陌生人》 张俊锋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二○二○年七月版

年少出名的天才女作家

海史密斯1921年出生于美国,1995年在瑞士去世。汤教授介绍说,海史密斯和张爱玲的人生有很多奇妙的“相似”,她比张爱玲小一岁,但两人于同一年去世。她们都出身富有,接受过良好教育。海史密斯就读的巴纳德女子学院一直是美国最享有盛誉的文理学院之一。两位女作家都是“出名要趁早”型,海史密斯25岁时发表短篇处女作就赢得欧·享利奖。1950年发表首部小说《火车怪客》,展现出惊人才华。这部小说也吸引“悬疑大师”阿尔弗雷多·希区柯克的注意,他立刻买下小说改编权并拍成电影《列车上的陌生人》。影片于1951年上映,亦成为影史经典,入选美国电影学会百年来百佳惊悚片。

《卡罗尔》 李延辉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二○一六年二月版

1952年,海史密斯匿名发表了小说《盐的代价》,这是她最著名的非犯罪小说。当时因为题材敏感,很快被列为禁书。2015年,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卡罗尔》席卷全球,更多的观众开始关注到小说作者。汤教授介绍说,《卡罗尔》的故事来自于海史密斯的个人经历,年轻时的她确曾到百货商店当过售货员,小说和电影中美丽纤弱的特瑞丝原型就是她自己。

海史密斯一生共创作了22部长篇小说和众多短篇小说,但奠定其犯罪小说作家至高地位的是发表于1955年的《天才雷普利》。随后,她又写了多部“雷普利”,塑造了一个聪明、狡猾但又颇具魅力的冷血杀手形象。“海史密斯流派”也因此产生。生前,海史密斯获得过法国侦探文学奖、爱伦·坡奖、英国银匕首奖,还曾位列美国《时代周刊》评出的50位最伟大犯罪小说作家榜首。

创作灵感源于不安定的内心

汤教授说,海史密斯和张爱玲的另一个相似之处是她们在青春时期都与自己的母亲关系紧张。两代女性之间疏离、挑剔、审视、充满竞争的关系,令年轻的海史密斯内心悸动着焦虑,可能正是这种时刻涌动的不安让女作家的创作神经异常兴奋,亦因此成就了她笔下那些心态幽微复杂、游走在光明与黑暗之间、在人性中冲突挣扎的故事主人公。

汤教授分析说,和另一位英国著名侦探小说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不同,海史密斯打破并改变了阅读侦探小说的的视角和情节束缚。“阿加莎创造了波洛和马普尔小姐两个侦探人物,读者跟随侦探的眼光进入犯罪现场,剥丝抽茧,推理论证,直到真相大白。海史密斯则不同,她的写作手法更具现代性,小说的视点交给主人公,读者随着‘雷普利’作案、逃脱、再作案、再逃脱经历情绪的起伏。她的小说强调主观感受,极易让读者对小说人物产生身份认同。这种阅读时的带入感,往往令读者兴奋。”

海史密斯生前留下大量私人日记和创作笔记,此前从未公开发表过。据译文出版社透露,该社将在今年秋季与全球其他7家海史密斯作品的出版商同步推出《海史密斯日记与笔记》(暂译名),为读者展现这位“20世纪最有趣味、最优秀的作家之一”的另一面。读小说没过足瘾的读者,可以翘首等待这本书的出版。

多部小说被改编为电影

自上世纪50年代至今,海史密斯的多部小说被搬上银幕,从阿尔弗雷多·希区柯克、维姆·文德斯、安东尼·明格拉这样的大导演,到阿兰·德隆、马特·达蒙、凯特·布兰切特、裘德·洛这样的好莱坞明星,都以执导和出演她作品改编的电影为乐事,是海史密斯的小说更适合转化为电影语言吗?

《雷普利全集》 赵挺等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二○二○年五月版

汤教授认为有两个原因。首先,是海史密斯创作的心理惊悚小说与商业电影共享了一个类型。其次,是海史密斯的小说充满戏剧感,“她关注人物的内在性,我不满足于我,我要隐瞒自己,我要变成另一个人”,跌宕的内心、辗转的情节,坠入深渊之际又遇柳暗花明,挑战法律又逃脱法律,这些矛盾和碰撞产生的巨大张力非常适合用电影手法表现出来。

据说,海史密斯生前对自己作品改编的电影都不满意,只在美学层面肯定过阿兰·德隆英俊帅气的外表。她没能看到后来口碑颇好的《天才雷普利》和《卡罗尔》。汤教授说,其实近20年来改编的电影都非常不错,明格拉执导的版本更是大牌明星云集,从悬疑情节到演员表演都可圈可点,对于没有看过原小说的观众,欣赏这样一部电影也是种享受。

从1983开始到1995年去世,海史密斯一直隐居在瑞士提契诺州的山谷中,她曾说自己“一直生活在玫瑰般的恋爱中”,但在葬礼上,没有爱侣前来,始终相伴身边的只有她养的猫和蜗牛。在这一点上,她和孤独终老于异乡的张爱玲也很相像。

编辑 高原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沪记者 匡彧)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