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新时代新使命,为高质量建设“湾区枢纽、万象罗湖”贡献政协力量
深圳特区报记者 冯庆 杜澎 通讯员 危佳燕/文 欧阳晓君/图
2021-01-28 22:01
收录于专题:罗湖“两会”时间

“团结汇聚力量,实干创造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在中共罗湖区委的全面领导下,铆足干劲、团结奋斗,为高质量建设‘湾区枢纽、万象罗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月28日上午,政协罗湖区五届六次会议在罗湖会堂开幕,区政协主席吴裕中代表政协深圳市罗湖区第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做报告。会议回顾了2020年区政协工作,对2021年工作展开重点部署,并表彰了一批优秀提案、承办提案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2020年来,罗湖区政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政协的有力指导和中共罗湖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抓住“双区驱动”重大战略机遇,紧紧围绕区委七届四次党代会的工作部署,在把握新时代新使命中主动担当作为,在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中服务中心大局,在加强思想政治引领中广泛凝聚共识,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促进罗湖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积极投身抗疫扶贫,委员履职有担当

委员有担当,政协有力量。

2020年,在举国关注的“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个大事件面前,罗湖区政协闻令而动,主动争先,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政协委员的责任与担当。

在疫情防控方面,罗湖区政协坚决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发挥大团结大联合优势全面动员抗疫,发挥各界别各行业优势加强联防联控,发挥善协作善议政优势助推复工复产,积极投身到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中。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区政协紧急发布倡议书,累计开展现场捐赠10次,共捐款1800多万元;捐赠医用口罩137万个、隔离衣5万件;发动委员企业为租户减免租金8000多万元;累计捐赠抗疫款物超过1亿元。罗湖医卫界委员坚持奋战在抗疫一线,口岸、社区等单位委员和机关干部奋勇逆行,用行动守好抗疫重要关口。在此基础上,区政协班子成员挂点服务16个社区、60家重点企业,积极协调各方解决实际困难。委员们提交了关于防控期间中小企业生存发展问题等建议32条,全力助推城区经济复苏回暖。

在脱贫攻坚方面,罗湖区政协坚持把助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作为年度履职重点,结对帮扶暖人心,精准扶贫显成效,把政协优势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实际行动。

区政协充分发挥委员公益基金作用,共资助社区公益项目19个、帮扶困难家庭50户,每年为每户帮扶家庭资助9600元,开展心理援助528次。多次邀请医卫界、教育界委员到贫困地区开展义诊支教。在吕平委员等推动下,区政协在罗湖区对口扶贫的广西百色市西林县罗湖实验小学援建“喜阅屋”,为孩子们创设优良的阅读环境。一年来,区政协还走访对口扶贫陆丰市碣石镇上林村113户贫困户,捐资44万改造15户危房;开展产业扶贫,每个贫困户年分红约3000元,帮助村居发展,推动村民脱贫。

聚焦重点服务大局,委员履职有质量

“罗湖最有条件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免税城”、“打造特色口岸经济带,重塑‘深圳速度’”……2020年12月9日,由罗湖区政协组织的“深港口岸经济带建设专题协商会”在罗湖管理中心大厦召开。罗湖区委书记罗育德等多位区委区政府领导以及区发改、工信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与庞土新、夏凌捷、李永洲等12位区政协委员面对面,当面听取委员们对深港口岸经济带建设的宝贵建议。

这只是罗湖区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高质量履职的一个缩影。2020年,区政协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精心议政、深度协商。在“深港口岸经济带建设”、城区品质提升、产业联动发展等多个罗湖区中心工作当中,都能听到来自罗湖区政协委员铿锵有力的声音。

围绕“深港口岸经济带建设”,区政协多次组织召开专题议政会,委员们就构建深港空间互联、做强特色产业、建设罗湖大绿环等提出90条建议,专题议政成果丰厚。在认真倾听了委员们的建言献策后,罗育德评价:“协商建言有深度,务实履职高质量。”

围绕“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区政协组织开展视察调研,委员们在优化交通顶层设计、停车场立体化改造等方面积极建言,更好服务大湾区发展;就深化梧桐山风景区保护开发利用和该片区的水源保护、交通优化等热点,委员们畅所欲言推动绿色发展,相关意见被政府部门吸收借鉴。

围绕“罗湖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专题,在建设区域特色文化、培育龙头企业、消除安全隐患、推进产业融合等等方面,委员们也在实地调研后提出针对性对策,增强经济大循环活力,打造先行示范标杆项目。

紧盯民生办好实事,委员履职有情怀

2020年9月19日,第五届鹏城慈善奖在会展中心揭晓。经过激烈角逐,由罗湖区慈善会·罗湖政协委员公益基金出资启动的公益慈善项目“风雨兰——大爱罗湖·风雨同舟”行动计划荣获“鹏城慈善典范项目(慈善信托)”。

委员公益基金由罗湖区第五届政协委员于2017年自主发起、自主成立、自主管理,开创了全市乃至全国政协委员公益基金的先河,创新了新时代政协委员为民履职的尝试,推动政协委员慈善事业制度化、专业化发展。通过几年来持续资助“风雨兰”行动,凸显出罗湖区政协厚植为民的情怀,以及在深圳“双区”建设社会治理中的责任担当和积极作用。

在提案撰写中,民生话题也是委员们关注的热点。2020年,罗湖区政协共收到提案161件,立案140件,多件提案直指大小民生,不少经办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比如卫生健康监督组撰写的《关于加快推广医养融合“黄贝岭模式”,构建罗湖养老“医养护康”一体化模式的建议》被区卫生健康局认真吸纳,进一步推动罗湖区医养结合工作,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发挥了积极作用;针对九三学社罗湖基层委员会提出的《关于率先将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纳入我区学前教育管理的提案》,区教育局主动与各相关部门联动,积极研究落实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的规划、建设体系;面对吴刘菊兰委员提出的《关于切实重视人民生命安全加快改造大望桥的建议》,区前期办认真研究办理,形成工作机制,全力推进大望桥的新改扩建。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围绕区委区政府重要决策部署贯彻执行情况,罗湖区政协优化了23个监督组,持续深入对10个街道、16个职能部门开展协商式民主监督,提出监督建议53条。如开展垃圾分类专项监督,实地察看点位21个,就推进共治机制等提出建议15条,助力文明城市创建。再如开展提案办理专项监督,共监督提案8件,助推医养融合“黄贝岭模式”在全市推广,实现民主监督与提案办理双提升。

编辑 姚静霞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冯庆 杜澎 通讯员 危佳燕/文 欧阳晓君/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