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前参考|当前股市投资心态两个字:矛盾

记者 王平
2016-07-18 17:21
摘要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上半年主要经济数据,在资金方面,给人一个基本印象,钱很多,这些钱既没有流入股市,更没有流进实体经济,而主要是在活期账户中趴着。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上半年主要经济数据,在资金方面,给人一个基本印象,钱很多,这些钱既没有流入股市,更没有流进实体经济,而主要是在活期账户中趴着。

钱既然没地方去,做股票的人就开始想象,是否会流入正在反弹中的沪深股市。于是,就有了周末一些人兴高彩烈期待的水牛行情,依据基础是,中国经济面临下行的压力,通过降准甚至降息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来托底成为必要的选择。

去年10月末,M1增速为14%,M2增速为13.5%;而截至今年6月末,M1增速迅速扩大至24.6%,M2增速为11.8%。M1-M2”增速正缺口(即M1增速大于M2增速)的扩大。当前M1与M2增速之差扩大的情况与历史相反,这是我国20年来第一次出现的现象。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甚至认为,“现在的货币政策有点陷入流动性陷阱的现象”。

如果利率已经降到极低水平,那么单靠货币政策就达不到刺激经济的目的,国民总支出水平和利率都不会发生变动。经济学家把上述状况称为“流动性陷阱”。倘若这种看法在政策制定中达成共识,积极的财政政策反而会成为未来一个阶段的主要政策工具。同时降息还面临更大规模资本外流的风险,对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构成压力。

即便是央行大规模放水,也有流不进股市的可能。在全球避险情绪升温的大背景下,国内债券市场又开始加速上涨,这是一个巨大的蓄水池。国内房产市场成为经济的支柱产业,但去年以来过快的价格上涨积聚了较大的市场风险,但是,即便知道这是一个泡沫,但客观的现实又必须维持这个现状。在一个泡泡旁边再吹一个泡泡,敢说谁也没有这个胆。

或许又有人要说了,资本是逐利的,钱要进来,你管得着吗?这次算你说对了,还真的管得着。股票价格最终反映的还是实体经济,如果经济不行了,什么都是虚的,空的。脱虚入实喊了这么久,钱还是趴在账上,宏观决策和管理部门这下肯定是坐不住了,会想办法让这些钱转起来。引导这些钱进入实体经济,政策的鼓励推动,扩大财政支出,创造需求,此外增加其进入虚拟经济的难度和获利空间也是一种选择。

从目前行情的运行情况看,经过去年杠杆牛风波之后,监管层显然已经汲取了过往放任市场自流的教训。不让你大跌,也不让你狂涨,但又保持市场的活跃。调控意图非常明显,不让你大涨,如果市场任性,相信对付的办法一定有千万种。

监管层又断了一条资金来源。7月15日下午,证监会正式发布《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管理暂行规定》。这一规定在上周末的各种分析中很少有人提及,券商的周策略中大多也没提到,有些奇怪。对机构私募资管业务设立了八条底线,特别强调,股票类、混合类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的杠杆倍数超过 1 倍,固定收益类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的杠杆倍数超过 3 倍,其 他类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的杠杆倍数超过 2 倍。

股票只能放大1倍,意味着融资规模将大幅下降。目前股票计划放2倍是非常寻常的,譬如次级本金1个亿,配资银行2个亿,那就是3个亿。而按照新规,那银行最多只能借出1个亿,总量只有2个亿。除了以上,新规中还有不少法条,对杠杆资金还有拦阻作用,譬如产品一刀切,存量和增量,新募集与新申购,一视同仁,不允许老产品利用旧杠杆大幅扩充存量,不让存续产品享受“牌照”优势,免得寻租。

经历6月各种重点敏感事件后,目前我们面对的形势依然比较复杂。股市投资也大都处于一种矛盾的心态。正像广发政策最新周策略概括的,对于市场趋势,大家的普遍感受是“赚指数不赚钱”,因为热点轮动过快;但另一方面,似乎又找不到让行情马上就结束的利空因素,因此大家也不会因为“不好赚钱”就彻底离场。

在广发看来,虽然从总量上来看,能够投资于股市的资金确实很多,但是场内高风险偏好资金所主导的“热点快速轮动”,却反而使场外的低风险偏好资金迟迟不愿意进场,这便阻碍了一些中长期投资主线获得持续的资金流入。所以他们担心,如果还是等不到一个中长期大逻辑来支撑起一条“投资主线”,那么热点快速轮动的局面将形成对场内存量资金的消耗,一个没有“投资主线”的市场反弹也许不需要“看得见的利空”也会结束。

中信证券也认为,宽松的宏观流动性难以传导至股市。大票领涨市场的风格对资金的消耗量是非常大的。在没有新入场资金的存量博弈背景下,需要开始警惕的是接下来资金消耗将使得风格转换以大票稳、小票跌的形式强化,这种情况下,需要警惕小票的边际风险。国金证券说得更加直接,市场“博反弹”的噪音不停,市场探底的过程就不会结束。在“博反弹”的过程中,可以“逢场作戏”,但不要“假戏真做”。整体上对市场中长期仍是延续偏谨慎的观点。具体行业配置方面,建议仍超配具备防御性的“消费”。

海通证券积极看多后市,自英国脱欧之后,上证综指已经涨了200点,我们维持7-8月乐观的判断,市场上涨的逻辑更加清晰,趋势已经形成,节奏上将从价值搭台逐步走向成长唱戏。

编辑 左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