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4月4日清晨4时许,提前发动更大规模的对华贸易战,比预计的提前3天。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了一份拟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增税清单,价值约500亿美元的1300多种中国产品成为打击目标,进口美国将增税25%。
航空航天,信息和通信技术,机器人和机械等行业,是重点打击对象。美国实施500亿美元对中国进口产品增税的的目标,是破坏“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
大战在即:中国强力反击
美方认为,这是基于301调查,对中国与美国技术和知识产权被迫转让有关的不公平贸易行为做出的回应的一部分。所提出的产品清单是基于广泛的机构间经济分析,并将针对从中国工业计划中受益的产品,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增税清单涵盖约1300个单独关税项目,并将在公开通知和评论过程中进行进一步审查,包括听证会。这一过程完成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将对受附加关税限制的产品发布最终决定。
针对美国公布的对华301调查征税产品建议清单,中国商务部第一时间表示:中方坚决反对,并将于近日依法对美产品采取同等力度、同等规模的对等措施。“罔顾40年来中美经贸合作互利共赢的本质,罔顾两国业界的呼声和消费者的利益,不利于美国国家利益,不利于中国国家利益,也不利于全球经济利益。”
中国外交部也在第一时间予以回应,强调美方不顾中方的严正交涉,公布征税建议,是典型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做法,中方强烈谴责,坚决反对。中国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相关规定,准备对美产品采取同等力度、同等规模的对等措施。这些措施,近日将会公布。
外交部特别强调,“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应对美方任何贸易保护主义措施。”
另有企图:美国枉顾民众呼吁
就在4月3日,美国三大股市均呈下滑趋势。美国媒体说,华尔街向特朗普发出警报,别打贸易战,别对美国科技类企业如亚马逊再撕扯了。在美国的农业州,农场主和农民叫苦不迭,比如加州的农场主,大声抱怨挨了特朗普贸易战的第一枪。
但是美国政府还是执意要发动大规模对华贸易战。从两国官方发布的消息看,中美对垒的烈度快速增加。白宫批评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增加关税,是“扭曲全球市场”,中国对钢铝进行出口补贴和产能过剩才是问题的根源,把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增加关税标签为“不公正的贸易行为”。
美国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是对华贸易战的主战派。虽然他说中美之间不会陷入“行动-反击-再行动-再反击”的恶性冲突之中,但同样宣称,如果特朗普的行动计划都落实了,那么股市会上扬,中美贸易能实现平衡。这似乎意味着,特朗普政府知道贸易战对双方都没好处,而是另有企图。
问题就在这里。既然特朗普政府知道贸易战对谁都没什么好处,还要虎视眈眈地强打贸易战?
用心险恶:用打日本的方式制中国
美国的企图,就是先两军对垒,用贸易战来威胁,然后采用1980年代初“打日本”的方式,让中国作出巨大让步,把中国经济打入衰退。
地球人都知道,美国的301调查报告,目标是破坏“中国制造2025”这一国家战略,从而遏制中国的科技进步和高端产业发展。他们怕中国在科技上超越中国,从而失去世界领先地位。
一些美国科技行业的高管透露,美国政府并非要真打贸易战,而是先公布对某些产品征收关税的清单,主要是高科技产品,然后利用接下来60天的公示期,设法与中国达成协议,让美国企业在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保持美国在科技上的领先地位。
美国的这种做法,在日本、韩国和墨西哥屡试不爽。最近美韩修改自贸区协议,就是这种方式,先说要增加钢铝关税,然后以豁免为条件,迫使韩国在进口美国汽车时放宽技术标准和关税标准,韩国减少对美钢铁出口三成,美国对韩国小货车征收25%关税延长到2041年。这样,美国汽车不仅能占领韩国市场,也减少了进口韩国货的数额,保护美国的就业机会。
美梦难成:中国不是日韩
那么,美国用同样的方式让中国屈服,是不是太弱智了?无论是上世纪的日本,还是现在的韩国,在政治和安全上都严重依赖美国,而中国是主权完全独立的大国,不会受制于美国。
在产业结构上,当年的美日和现在的美韩,产业链高度重合,像汽车领域,美国通用和日本丰田是竞争对手,和韩国现代也是竞争对手,所以美方要在同业上占便宜。中美贸易结构就不同了,除了美国波音和中国商飞有潜在的竞争关系外,基本上是互补性的,你有的我没有,我有的你没有,竞争关系不很明显。
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也不像上世纪80年代那么坚挺,中国的稳健的货币政策提供了较好的金融环境,所以美国试图利用货币政策来打压人民币,造成当年日本因签署“广场协议”而导致的经济衰退,是没可能的,想都不用想。
还有一点特别重要,中国的市场和消费能力,都比日韩要大得多。美国《时代》周刊近日说,中国有另一件“武器”非常强大,那就是有一个庞大市场,对许多美国公司来说,是未来增长的关键市场。如果13亿中国消费者的愤怒被点燃,将令美国企业损失巨大。
因此,特朗普政府想用“打日本”、“打韩国”的方式来对待中国,简直是大脑有问题。他们的企图,是注定不会得逞的。
编辑 李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