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成全国首个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学校全覆盖试点区

读特记者 李丽 通讯员 方焕昌 马雨茵 文/图
2018-04-04 09:10
摘要

4月3日上午,宝安区2018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动员大会在宝安中学高中部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已将该区定为全国首个、目前唯一一个开展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学校全覆盖试点区,成为宝安教育督导改革的又一项重要举措。

4月3日上午,宝安区2018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动员大会在宝安中学高中部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已将该区定为全国首个、目前唯一一个开展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学校全覆盖试点区,成为宝安教育督导改革的又一项重要举措。

寻找一把“尺子”:130所样本校逾1.7万学生将接受“国测”

据悉,国家于2007年成立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探索构建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经过8年的探索试点,2015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审定发布《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教育质量监测,对义务教育阶段四、八年级学生语文、数学、体育、艺术、科学、德育等学业情况进行监测。每年监测两个学科,三年一个轮次,现已完成了2015-2017第一轮次的监测,监测结果报告为国家、地方教育改革政策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和数据支撑。今年国家将于5月24日开展第二轮次第一年的监测,监测学科为数学和体育健康。

作为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试点区,宝安区今年“国测”样本校将由之前的20所扩大至该区有四、八年级学生的全部130所中小学,数量是其他样本县区的9.5倍;样本学生人数也相应由此前的600人扩大到逾1.7万人,是其他样本县区的28.5倍。为保障“国测”顺利实施,宝安区成立了副区长梁敏华担任组长、区教育局局长范燕塔担任常务副组长的“国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区教育局与各学区教育办签订了“监测工具保密及考务安全责任书”,确保监测工具的保密性、监测过程的规范性和监测数据的真实性。

找准自己的“位子”:发现短板扎扎实实做好教育工作

该区教育督导室主任李全毅介绍,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将为该区每一所接受监测的中小学出具学校监测报告,让每一所学校明确自身优势和不足,从而明确定位、精准发力、提升质量。同时,为了加强监测结果应用,宝安拟开展“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实验校(示范校)” 创建及评选工作。目前正在探索成立区级教育质量监测机构,积极构建切合该区实际的教育质量监测长效机制。

区教育局与各学区教育办签订“监测工具保密及考务安全责任书”

宝安区教育局局长范燕塔表示,通过各种工具反馈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教育质量监测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手段。监测不是目的,办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才是目的。他要求宝安区教科研部门及各学校加强监测报告解读和研究,通过监测数据发现短板、正视问题,稳、准、实、严、新,扎扎实实做好教育工作,办好每一所学校。

提供突破的“口子”:致力于内涵建设提升教育质量

“质量监测可以为各区域摸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寻找一把‘尺子’,评价教育质量和均衡发展标准;找准自己的‘位子’,在全国的坐标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提供突破的‘口子’,为教育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副主任胡平平介绍,把宝安区作为“国测”学校全覆盖试点区的目的,在于摸清县区学校底子,了解宝安区不同层面、不同类型学校的基本概况,提供更有价值的区报告、学校报告,精准为宝安区教育质量提升服务;探索建立以国家监测为主体、以学校为基本单位的监测模式,使教育质量监测结果使用有更精准的抓手。

宝安区副区长梁敏华强调,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政府和教育部门的责任,考察一个地区的教育质量,监测是重要手段。此次宝安区与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合作,进行学校全覆盖监测,是宝安教育督导改革的又一项重要举措。学校监测报告将有助于学校采取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精准发力、提升质量。当下,宝安区将致力于学校内涵建设,把质量作为新时期宝安教育工作的主题,逐步建立健全教育督导评估报告发布、教育质量监测保障及结果应用长效机制,争创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实验区(示范区)。

编辑 李宇婷

(作者:读特记者 李丽 通讯员 方焕昌 马雨茵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