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福精神障碍患者!罗湖全市率先启动社区驻点发药服务

读特记者 马晓峰 通讯员 罗卓文
2018-04-03 20:35
摘要

罗湖于4月3日在全市率先启动社区驻点发药服务。

为关心、关爱和帮助精神障碍患者,发挥专业机构社区驻点服务优势,让他们得到专业的康复服务,尽可能回归社会,罗湖于4月3日在全市率先启动社区驻点发药服务。从此之后,患者在家门口不仅能领到日常所需药物,还可以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

“真的是太方便了,政府想我们所想,这是一件大实事。”王女士是桂园街道一名精神障碍患者的母亲,据她介绍,此前每月都需要坐车到罗湖区慢性病防治院去领药,舟车劳顿很不方便。“精神障碍患者不能长时间坐车,他们会产生幻觉。所以现在能在家门口拿药真是太好了。”

据了解,精神障碍患者的药物为管制药物,发药工作也是一项专业性很强,技术要求很高的工作。在罗湖区政法委、区卫生局、区残联、区医院集团、区慢性病防治院的共同努力下,精神障碍专科医生团队每月将在10个街道职康中心定期开展精神障碍患者发药活动,为患者提供取药便利服务之余,还将在现场为患者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值得一提的是,驻点发药服务同时面向户籍和非户籍的精神障碍患者,只要在罗湖居住并有社区居住证明的非户籍精神障碍患者也能享受此项服务。

记者3日在东晓街道职康中心看到,共有四名精神障碍专科医生在现场工作,两名医生负责配药,两名医生负责发药,而发药场地原为职康中心的办公室。“我们将办公场地活化一下,桌子搬开就可以给患者发药了,家属也有等候的地方,平时桌子再拼起来就是办公场地了。因绝大部分社康中心没有配备精神科医生,无处方权限,无法开取精神科药物,发药下放到街道层面的,罗湖在全市还是首创。”罗湖区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患者每月可领取300元以内的精神科药品,能够满足基本的日常需求。

在刚结束的罗湖区残联第六次代表大会上,区残联提出要不断加强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救助和保障体系建设,为他们有机会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条件。社区驻点发药服务也是精神障碍预防、治疗和康复综合管理工作模式的创新和探索。相关负责人表示,借着每月发药将患者聚集在一起的机会,他们将组织更多的活动,从而不断提高患者们的幸福指数,共同享受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

见习编辑 黄小菊

(作者:读特记者 马晓峰 通讯员 罗卓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