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山遍野的神木(台湾红桧),为它披了美丽绚烂的衣衫;而部落成员共同劳动、一起经营、薪酬平均、土地公用的体制,又让它笼罩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司马库斯——位于台湾新竹县尖石乡海拔1500米的高山之巅,由于山路崎岖,进山需时三四个小时,成为台湾最偏僻的原住民部落。
“黑暗部落”发现了神木
司马库斯是泰雅族部落,是台湾最后一个通电的地方,曾有“黑暗部落”之称,1979年电力才输入此处。自从1993年族人发现台湾第二大神木(树龄约2500年)、第三大神木后,司马库斯才改变祖祖辈辈交通不便、贫困闭塞的生活风貌。7月中旬,记者一行经历三四个小时的山路颠簸,全车除了司机无一幸免晕车后,才踏进这片世外桃源。
眼前的司马库斯树木蓊郁,咖啡厅、民宿、凉亭都有浓郁的泰雅族特色,族人操着流利的汉语迎来送往。据部落秘书长拉互依(Lahuy)介绍,从1991年到2000年,司马库斯经过族人各自经营、各自为政的十年,内讧不断、矛盾频出。族人意识到必须做出巨大的改变。他们扪心自问:原住民有分享文化的优良传统,早期他们打猎猎获山猪后,会平均分配给各家各户。部落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如何把分享精神延伸到现代经营管理中,族人探讨了两年多,最后达成共识,决定共同经营。
司马库斯成立行政机构——部落议会(Tnunan),每个族人都是成员,下辖观光部、教育文化部、农业部等9个部门,既融合了泰雅族部落头目管理的传统,也引进了现代企业经营发展的需求。拉互依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来描述部落议会。
选择泰雅语“Tnunan”命名,其含义是“编织的过程中,要把每一条细线紧密结合,才能织出美丽的作品。”以此期许所有族人齐心合力、永续、分享,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与未来。
2004年起实行土地公有
2001年-2003年,族人集体经营民宿、餐厅。在搭建三间餐厅的过程中,族人享受到共同劳动的愉悦、分工合作的效率。自2004年1月1日起,司马库斯实行土地公有。
司马库斯现有两大产业:观光产业占年收入八成,农业产业占两成。司马库斯一年四季游客不断,每天游客逾200名,全年有7万游客。部落年收入3000万新台币,年利润300-500万新台币。这些利润归入部落基金。
目前司马库斯常住人口157人,53个族人参与部落工作,不分性别、分工、学历,每人月薪1.6万新台币(约合3350元人民币)。60岁退休后,每月可享受1.3万新台币的敬老津贴。部落还承担了每个孩子从小学到大学的学费、生活费。族人结婚时可领取20万新台币的补助。这些费用全部由部落基金支付。
实行共同经营、土地公有制以来,族人化解了兄弟阋墙争抢生意的内耗,更以土地共管抵制了大财团染指的企图。“大锅饭”带来的同薪同酬没有工作原动力的弊端,也因为族人对于部落的热爱和勤勉的天性,每个成员都人尽其力。
“团结一致才能取得部落发展最大的公约数,”拉互依说, “部落的发展,说明了团结就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