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随处可见“创新”。
在中国经济趋缓时,深圳的创新性企业聚焦于3D打印、无人机、机器人和电动滑板等领域,努力把经济模式从以基础设施投资驱动为主扭转到以消费拉动为主。
美国《华尔街日报》2月15日发表长篇通讯《中国小企业攀上产业阶梯》,介绍深圳在创新创业中的新出击。文章说,当人们对中国经济转型产生疑问时,深圳创新性小企业的行动让人眼前一亮,讲述着充满希望的故事。
那些穿着牛仔裤和连帽衫的年轻人,要么围在电脑上讨论,要么在玩视频游戏。但是,这不是美国硅谷,而是中国南部的深圳,或许是世界上最明亮、最精彩的创新性企业港。
在一家高新科技园的车间,机器人手臂上连接着鼠标和键盘,正在快速而灵敏地组装着无人机。这样的产品,在劳动力成本上扬后,具有更多的用户,也具有可预见的利润。
在过去35年,深圳很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中国的工业化开路。廉价玩具、服装、家用品等,快速走向世界市场。雷柏科技公司37岁的谢海波(英译)说,“如果你抓住了一个好机遇,你真能保证永远不被打败,在10年内就不需要转型改行吗?”他总是借午餐时间约见潜在的消费者,“我们面临问题,我们最需要的是转型,转型,转型”。雷柏公司从过去的无线鼠标和键盘为主转向无人机制造,目前鼠标和键盘只占公司业务的12%,而无人机带来的利润占公司收入的40%。
在深圳,很多小型制造企业都在转型、转向。3D打印、无人机、电动滑板等产业,在持续增长。北京的领导人曾到这里访问,希望用金融激励机制鼓励产业升级换代,从而把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从基础设施投资拉动为主转向创新驱动、消费拉动为主。
这座城市是上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指定的开创市场经济之路的试验场。深圳去年的经济增长率仍然达到8.9%,比中国的经济增长率6.9%要高出不少。就经济成分看,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在GDP中所占的份额,要高出全国平均水平两倍之多。
与其他城市相比,深圳是世界上最大的无人机企业的诞生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电讯供应商华为、最大互联网企业腾讯的总部。来自美国的创业者本杰明说,这里有的工厂暂时停工、工人待业,成本就会很高,迫使企业马上转型,进行新的项目。
华强北是城市的交易中心,其中上千个店铺可以为你提供几乎所有的电子零部件。其中的一家3D打印机公司的经理李先生说,这里做生意很爽。他从2013年开始创办公司,出售3D打印机,价格从每台3000元到800000元不等,大都卖给中国企业。去年出售了300多台,比2014年增长50%。
中国的摄影无人机,预计在2019年将达到300万架,竞争非常激烈,而深圳的雷柏科技计划获得11亿私募基金,从而扩大产量产能。刚上还获得政府资助,并被中国政府选拔为46个机器人使用样板项目之一。
“无论前路有多艰难,我们都会敢闯敢干,我们相信能够生存,而且会活得更好”。很多深圳的创新性企业的年轻创业者,似乎都有如此的自信和激情。
编辑 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