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年度的我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孰强孰弱?3月29日,福建师范大学和社科文献出版社在京举行《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16-2017)》蓝皮书发布会暨研讨会,同时发布2015~2016年我国内地31个省级行政区的经济综合竞争力综合排名,结果显示,2016年,江苏省、广东省和北京市名列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前三甲。
“所谓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是指一个省(市、区)域在全国范围内对资源的吸引力和对市场的争夺力和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带动力。”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蓝皮书执行主编黄茂兴说,此次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和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顺应“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构建了由1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5个三级指标和210个四级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9大指标体系包括宏观经济竞争力、产业经济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财政金融竞争力、知识经济竞争力、发展环境竞争力、政府作用力竞争力、发展水平竞争力和统筹协调竞争力。
据介绍,蓝皮书所建立的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综合考虑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各种影响因素,建立起目前国内指标最多、体系比较完整的评价体系,涵盖宏观经济、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财政金融、知识经济、发展环境、政府作用、发展水平、统筹协调等经济领域,而不是仅仅是把GDP作为主要的衡量指标。
综合排名结果显示,2016年全国31个省、区、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处于上游区(1-10位)的依次为江苏省、广东省、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山东省、天津市、福建省、河南省、重庆市;排在中游区(11-20位)的依次为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四川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江西省、吉林省、陕西省;处于下游区(21-31位)的依次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黑龙江省、贵州省、山西省、海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云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西藏自治区。
蓝皮书中的《广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指出,从综合排位看,2016年广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综合排位在全国居第2位,这表明其在全国处于强势地位;与2015年相比,综合排位没有发生变化。从指标所处区位看,9个指标均处于上游区,其中宏观经济竞争力排名第1,产业经济竞争力排名第3,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排名第2,财政金融竞争力排名第3,知识经济竞争力排名第1,发展水平竞争力排名第5,这6个指标为广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强势指标。
分析报告认为,从广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指标变化趋势看,9个二级指标中,有3个指标处于上升趋势,其中,宏观经济竞争力上升1位,可持续发展竞争力上升9位,知识经济竞争力上升1位,这些是广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的上升动力所在;有3个指标排位没有发生变化,分别为产业经济竞争力、财政金融竞争力和发展水平竞争力;有3个指标处于下降趋势,分别为发展环境竞争力、政府作用竞争力和统筹协调竞争力,是广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的下降拉力所在。
编辑 程思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