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深汕湾 逐梦正当时 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全面履职提升年交出新答卷
深圳特区报记者 林捷兴 孟子荷/文 张贵/图
2021-01-26 09:38

敢蹚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的风景;敢拓前人未垦过的荒,才会开辟新的天地。作为全国首个特别合作区、飞地模式的探路者与引领者,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下称深汕合作区)迈出的每一步,都不乏艰辛考验,都在见证使命担当。

深汕特别合作区加速打造为深圳都市圈副中心。图为起步区鹅埠片区。

回望来时路,2020年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是深汕合作区全面履职提升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战决胜之年。这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建区历史短、底子薄、正处爬坡过坎阶段的深汕合作区顶压前行风雨兼程,在大战大考中交出了一份成绩斐然的新答卷。

时代总是眷顾勇攀高峰的奋进者。从粤港澳大湾区到深圳先行示范区,再到综合改革试点,从提出“有序发展‘飞地经济’”到明确“创新完善、探索推广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体制机制”,再到寄望“深化深汕特别合作区等区域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汕合作区早已从广东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写进了人类历史。

历史属于砥砺前行的奋进者。这一年,对新入职的90后机关干部张泽源来说,有星夜赶赴疫情防控一线的辛劳,更有守护一方平安的欣慰;这一年,对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汕管理局负责人来说,是新城规划广受业内高度肯定相继收获国际国内规划大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实景;这一年,对智慧城市研究院徐怀洲博士来说,“深汕一张图”——多维空间地理信息平台可视化系统上线,智慧新城又迈开了新步伐……

与时代同行,每个人都了不起。这一年,每一位深汕人不平凡的经历,组成深圳第“10+1”区不平凡的“大合唱”,这是移山填海的洪荒之力,这是彪炳史册的时代荣光。

慎终如始守住“双零”成果全力以赴夺取“双胜利”

庚子新春之际,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生命保卫战,更是一场城乡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大考。

作为深圳唯一拥有农村的区域,年轻的深圳第“10+1”区镇村防控条件非常薄弱,无畏者负重前行迎难而上。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

深汕合作区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疫情防控各项决策部署,第一时间成立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第一时间织牢织密镇村防线,分片包干、逐级下沉,增设卡口、阻断源头,全面动员、众志成城。研究制定了基于“五从严”“六到位”“七项要求”“八个起来”的“深汕战疫宝典”,组建了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义工服务队、巾帼志愿者服务队,万众一心参与阻击战,严防死守,不漏一人,夺取了全区“零感染”“零疑似”的阶段性成果、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

早春二月,春寒料峭。以往百业正兴的深汕大地,因疫情而略显平静。深汕合作区兴舞消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其文正为防疫物资准备不足犯难,如果复工复产不及时,将影响海外订单交货进度。诚信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紧要关头,深汕合作区包点干部给工友们送来了一批N95口罩,保障了生产线火力全开。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生产,考验的是党员干部的政治担当、统筹能力和发展本领。深汕合作区107名机关干部包点110个企业项目,“一企一策”问需于企化解难题;发布暖企惠企“硬十条”,送上补贴资金、租金减免……。通过复工复产“组合拳”,深汕合作区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帮助全区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渡过了难关。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2020年3月18日上午,深汕合作区全面启动50平方公里中心区建设,以实际行动坚决落实市政府工作报告作出“加快深汕特别合作区中心区等重点区域开发建设”的部署安排,跨出提升之年的奋进之势、吹响大干之年的前进号角。自中心区建设指挥部揭牌履职,赤河广场二期、深汕高中园等10个重点项目同步开工,《共生绿都》规划方案加速从蓝图一步步照进现实。

规划引领,高标准谋划新城未来。

《深汕特别合作区总体规划(2017~2035年)纲要》已上报省政府审定,并获全国2019年度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一等奖;滨海地区城市设计优胜方案《新生共栖》获得2020年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总体规划类最高奖“杰出奖”。全年组织编制各类规划50项,规划总数达到62项,通过专家评审及结题33项,确保了新城建设科学有序。

产城并进,一座产业新城加速崛起于深汕湾畔。

这一年,深汕合作区新增供地产业项目7个,新增竣工投产7个,新动工15个;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个;20余家优质企业参展第22届高交会。目前,全区已累计供地产业项目96个,其中已投产30个,动工建设34个,开展前期工作32个,计划总投资超过528亿元,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近千亿元。

深圳珑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迁来深汕合作区,去年8月实现投产,仅用了4个月时间,产值便达到近5000万元,是上年全年产值的10倍,随着新生产线的投入,新的一年有望再增长两倍。珑璟光电产值迅速攀升的背后,得益于生产规模的扩大,也得益于鹅埠片区的产业集聚效应,得益于比肩深圳的营商环境、政务服务。

深汕合作区始终坚持高新技术产业项目、重大项目、规模集聚项目“三个优先”,坚持“总部+基地、研发+生产、智慧+运用”的发展模式,聚力建设“一区一镇一港一网”。

这一年,鹅埠先进制造集聚区新增7个落地、4个动工、5个投产项目,时尚品牌产业园成功引得3家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在深汕湾机器人小镇,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等15家企业和2家战略合作企业签约入驻;海洋智慧港吸引40余家企业及科研机构考察投资;深汕工业互联网制造业创新基地已确定中标方案,前期工作全面加快。

在越来越多高新企业的瞩目下,深圳第“10+1”区正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深圳自主创新拓展区、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

深汕特别合作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图为新厝林古村寨。

时刻望鹏与深圳同频共振加速一体化

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设立深汕合作区,是一场农村变城市、农民变市民、老区变特区的伟大创举,就是要发挥经济特区的先行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让老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红利。

“我感觉到了中国的心跳/ 我看见了车水马龙流光溢彩/ 崛起的城市万家的灯火……”

站在“飞阅深汕”朗诵大赛的舞台上,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深汕西中心学校的叶璐宁同学意气风发,一首《月光下的中国》,将深汕少年的朝气蓬勃展现得淋漓尽致,而这也是深汕合作区首度参与“深圳读书月”。

看着台上自信满满的叶璐宁,母亲叶美婵激动不已。在鹅埠镇蛟湖村土生土长的她,与丈夫在东莞打工多年,女儿也随着他们在外地上小学。眼看深汕合作区发展势头越来越好,入区企业的待遇福利向珠三角核心区看齐,全家都想回来,唯一的担心是孩子的教育。基础教育薄弱、高中学校空白,这一度是深汕合作区的教育囧境。不过,去年一则关于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深汕西中心学校9月1号开学的消息,让她喜出望外。作为全区第一所以深圳标准、深圳质量建设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校长和教学骨干都是从深圳本部挑来的,面向全国新招的老师中,硕士以上学历占比82.6%,毕业于双一流大学占比56.5%,上岗前还在本部跟岗学习过。从教仅几个月的苏畅老师首度代表深汕合作区参与深圳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就成功闯入决赛,拿下面试(讲课)第一名。“软件、硬件都是一流的,教学理念很科学。”这是大家实地考察、参加家长交流会之后的一致评语。

鲲鹏展翅,扶摇万里。在深汕合作区中心区中轴线上,坐落着一座大山,名曰望鹏山。

这一年,“时刻望鹏”“一体化发展”“半小时生活圈”成为深汕人耳熟能详的高频词。

这一年,深汕合作区加速推进与深圳形成政策贯通、交通互通、资金融通、人才畅通、民心相通的发展格局,按照深圳标准,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这一年,深汕合作区市政道路畅通成网,区内116条道路同步规划、分步实施;科教大道、深汕大道改扩建等全面提速,首条智慧道路创元路建成;广汕铁路加速推进,深汕铁路迎来动工建设;深汕城际纳入深圳新增城际铁路规划研究方案;深汕第二高速、深汕西高速改扩建稳步推进,潮莞高速赤石互通项目完成方案设计,深汕第三高速纳入广东省加快交通强国先锋城市建设方案;小漠国际物流港陆域形成工程和3个泊位码头建成,深水良港即将投用。

这一年,深汕合作区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深汕高级中学、百合外国语学校深汕校区加快规划建设,占地约75公顷的深汕高中园加快土地整备;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深汕门诊部正式运营,深汕人民医院开工建设;首个人才保障性住房项目——深耕村主体全面封顶,深乐村、海逸村等11个住房项目加快规划建设……

深汕湾机器人小镇规划打造为全国最大的机器人小镇。

实施乡村振兴建设深汕特色“田园城市”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深汕合作区有34个行政村、5个社区、187个自然村,是深圳贯彻落实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主阵地。

“孩子在深圳工作,喜欢大都市的生活,平时催他回来老说没时间,没想到前段时间突然主动回了趟家。”赤石镇明热四季村村民小组陈木贤说,事情源自自己在朋友圈发了几张相片:村里的池塘、栈道、观景台修葺一新,黄土路变成柏油路,屋前房后种满了桂花,隔着手机屏都透着一股子“香”。“真没想到半年多的时间,村子的变化让人惊艳,都快赶上了城里的公园。”临回深圳前,小陈给出了这番评价。

在深汕合作区首届文旅新业态交流会上,来自龙岗大芬村的艺术家以老宅的墙面作画,为发展“文化创意特色村”注入活力,闲置的老宅变成了画师身心栖息的落脚点,南君寮村组将化身为深汕“520艺术现场”。

这一年,乡村振兴为传统村落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作为飞地农村城市化实践的首创者,深圳第“10+1”区正全力打造具有深圳标准、体现深汕特色的“田园城市”“都市乡村”。按照深汕合作区制定实施的乡村振兴“345—187工程”方案,全区187个自然村被划分为四种类型,其中城镇转化型8个、保护开发型48个、提升发展型55个、迁建合并型76个,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分类实施。同步启动了百安村、田寮村等8个特色村的示范创建活动,开展了新厝林、羊坑、新城、秋塘4个广东省文化古村落及10个红色革命遗址的修复、保护与建设,致力于让百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让人看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这一年,面临农村基础设施的短板,深汕合作区完成了111个非迁建合并村的“三清三拆三整治”、“村村通”道路硬化131公里、“村村通”自来水管网改造以及公厕改造,首批3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通水运行,更填补了全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空白。

改革不停顿创新完善飞地模式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创新完善飞地模式,打造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范例和创新典范任重道远,需要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

“现在开庭!”2020年12月18日下午,随着法槌庄严敲响,深汕合作区法院开庭审理一起合同纠纷案,这是该院揭牌成立以来首次开庭审理的民事案件。

从2019年年底接到深汕合作区法院筹办工作安排到2020年8月31日正式揭牌,从首次发布《关于为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到首次利用互联网远程庭审系统进行民事审判“云开庭”,副院长、审判员曹勇见证了深汕合作区法院从无到有、从筹备到履职的全过程。

“在深汕合作区新建一个法院,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在曹勇眼里,相较于筹办过程的困难重重,深汕法院的设立更显意义重大,这标志着深汕合作区“飞地”司法体系的创新突破。

作为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试验田,深汕合作区除了以深圳市一个经济功能区的标准和要求进行顶层设计、资源配置、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外,“特别”之处还在于配备了完善的公检法系统。继区公安分局2019年挂牌后,2020年,全国首个“飞地”法院、检察院实现揭牌履职,深汕合作区司法“拼图”全部完成。

创新者,永不止步。秉承着时代使命,深汕合作区聚焦“飞地治理”难题,不断加快推进体制机制调整落地。去年以来,深汕合作区成立区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建筑工务署等14家事业单位,管理服务体系更加完善;镇改街道已获批复,根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指示精神,正加快推进落实;基层公务员划转工作有序开展;居民出生入户等5项户籍业务,实现正常办理。

改革者,永无止境。2020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提出“深化深汕特别合作区等区域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这是继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创新完善、探索推广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体制机制”后,深汕合作区第二次写进中央文件。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深汕合作区的改革探索与发展成果,已经进入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范围,由广东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我们的努力正在逐步转化为历史的重要节点。”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书记产耀东表示,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把深汕合作区建设成粤港澳大湾区东部门户、粤东沿海经济带新中心、深圳自主创新拓展区、现代化国际性滨海智慧新城。深汕合作区的发展离不开省市领导的关怀厚爱与悉心指导。省委书记李希调研深汕合作区时指示,要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深汕合作区建设各项工作,把深汕合作区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滨海新区、产业新城,打造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范例、创新典范。省长马兴瑞多次调研深汕合作区,大力推动深汕合作区体制创新、产业发展等工作。仅2020年2月29日、11月18日,市委书记王伟中就先后两次调研深汕合作区,对深汕合作区广大干部职工克服困难、坚持奋斗、昂扬向上的精气神给予高度肯定,勉励大家打开思路、真抓实干,感恩奋进、乘势而上,努力开创建设发展新局面。市长陈如桂调研深汕合作区时要求,要结合深汕实际谋划好“十四五”规划和明年的工作,加快与深圳一体化发展步伐,高标准打造滨海新区、产业新城,努力创造新的更大奇迹,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深汕人将以坚如磐石的信心、闻鸡起舞的劲头、久久为功的毅力,感恩奋进、乘势而上,以创新引领发展,以实干再创新城,奋力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深汕样本、作出深汕贡献。

编辑 许舜钿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林捷兴 孟子荷/文 张贵/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