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定位助力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安装破千米

晶报记者 谢丽雯 通讯员 粤交集宣 岳路建/文 记者 赖犁 通讯员 卢志华 张子正/图
2021-01-25 14:04
摘要

1月22日上午,广东交通集团发布消息,深中通道E7管节完成沉放对接,项目沉管隧道安装突破千米大关,同时,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西锚碇底板施工全部完成,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作业人员正在进行沉管管顶施工。

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西锚碇海上建设现场。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E7管节沉放对接安装中。

1月22日上午,广东交通集团发布消息,深中通道E7管节完成沉放对接,项目沉管隧道安装突破千米大关,同时,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西锚碇底板施工全部完成,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E7管节24小时完成沉放对接

此次安装的E7为标准管节,长165米,宽46米,高10.6米,重约8万吨。此次沉放位置水深近34米,是项目沉管隧道施工以来的最大水深。

E7管节是项目首个天然地基管节,即沉管基槽开挖后无需进行基础处理,管底为风化岩层,存在夹淤量大的风险。“我们沉管安装施工团队实时观测回淤情况,提前安排清淤工作,制定周密预案,全面落实应对措施。”中交一航局深中通道项目部常务副总工程师宁进进说道。

21日凌晨3点,世界首制运安一体船 “一航津安1”从桂山牛头岛起航,提带E7管节,辗转7条航道,完成约50公里航道浮运,于下午2时抵达深中通道西人工岛附近施工水域,准备开展相关作业。晚上7:30,E7管节开始沉放。

22日凌晨3点,经过近24小时的持续作业,深中通道沉管隧道第七个管节(E7)顺利完成沉放对接。至此,项目海底隧道建成总长度达1113.5米。

北斗系统助力沉放对接

本次安装全程采用北斗卫星定位系统,通过测量塔数据能够实时计算沉管三维动态,有助于指挥人员精准掌握沉管在海底的具体位置。

在2020年8月28日,深中通道沉管隧道E3管节安装过程中,项目首次以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主定位管节安装。E3管节的成功安装验证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跨海通道工程中的实际效用,其精确度和可靠性均达到工程使用需求。

在E7管节沉放中,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再次发挥巨大作用。22日凌晨3点,E7管节与已安装的E6管节精准对接,实现“深海携手”。

深中通道全长约24公里,采用设计时速100公里的双向8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计划2024年建成通车。其中沉管隧道长约6.8公里,沉管段长约5公里,采用国内首次应用、国际首次大规模应用的钢壳混凝土组合结构形式,由32节管节和一个最终接头组成,是目前世界上最宽的海底沉管隧道。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副主任、总工程师宋神友表示,按照计划,项目今年还将陆续进行管节沉放安装作业,预计今年8月进行首个超宽变宽管节沉放施工。

(来源:晶报)

编辑 汪新林

(作者:晶报记者 谢丽雯 通讯员 粤交集宣 岳路建/文 记者 赖犁 通讯员 卢志华 张子正/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