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教育厅:校内托管时间可到18时,教师可合理取酬

南方日报
2018-03-24 12:04
摘要

校内托管时间可到18时,教师可合理取酬。

23日下午,广东省教育厅举行新闻通气会,发布《关于做好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做好2018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和《对市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办法》。

对于广受社会关注的校内托管问题,省教育厅给出了解决办法。文件明确要求,全省各地要高度重视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作,服务时间原则上为正常上课日的早上上课前、中午及下午课后至18时,具体服务时间由县级以上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规定。

焦点一

校内课后服务:提供早午餐服务、午休和课后托管服务

近年来,我省大中城市中小学生课后服务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家长、学生和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难点。《意见》明确,各地要高度重视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作,不断创新校内课后服务模式,开展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作,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家长需求,提供丰富多样的校内课后服务。

中小学在三个时间段提供课后服务

《意见》提出,校内课后服务对象是本校在读的学生,要优先保障残疾儿童、留守儿童、进程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和中低年级学生等亟需服务群体,提倡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免费辅导帮助。

同时,校内课后服务时间原则上为正常上课日的早上上课前、中午及下午课后至18时,具体服务时间由县级以上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规定。

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创表示,中小学生是否参加校内课后服务,由学生家长自愿选择;学校开展课后服务,要主动公开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安全措施、费用标准等事项,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课后服务坚持公益普惠原则,有条件的地方探索以财政投入为主,家长合理分担运行成本的做法,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课后服务包括三项具体内容

《意见》明确,课后服务包括在校早午餐服务、午休和课后托管三项内容。

其中,在校早餐午餐服务,就是鼓励有条件的学校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早餐午餐服务。中小学早餐午餐由学校食堂统一供应或选择有合法资质的集体配餐企业进行配送,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卫生、安全的就餐环境,建立健全食堂及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制度。

在校午休服务,一般安排在教室或经过改造具备一定条件的图书馆、阅览室、多功能室、体育馆等场所,并均应具备消防安全使用条件。条件较优越场所应优先提供给低年级学生使用。

课后托管服务,课后托管活动形式及内容由学校会同家长委员会协商确定。在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学校在托管时间主要安排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体育、艺术、科普活动,以及娱乐游戏、拓展训练、开展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观看适宜青少年的影片等课外活动。

“不得将校内课后服务作为学校教学的延伸,进行集体教学或‘补课’。”王创表示,服务具体内容视学校情况选择开设,不强制要求,但鼓励学校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教职工参与服务可取得相应的劳务报酬

《意见》提出,中小学要充分利用学校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主动承担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作,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鼓励学校与第三方社会机构(社区活动中心、勤工俭学服务中心、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科技馆等,以及合法合规、安全有保障、服务质量高的培训机构)开展合作,共同做好服务。

同时,鼓励支持中小学教职工在保证按质按量完成正常职责工作任务前提下,参与校内课后服务管理工作并取得相应的劳务报酬。教职工参与校内课后服务工作取得的收入在学校绩效总量外单列管理。

“严禁学校或第三方社会机构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王创表示,全省教育行政部门要担负起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的统筹管理职责,加强对参与课后服务的第三方社会机构资质的审核和监督管理工作,探索建立符合资质的第三方社会机构目录,供学校自主选择。不过,课后服务的收费标准根据容纳学生人数、服务内容、服务时间、劳务报酬和设施设备损耗、维修成本等合理确定,收取的费用要进行专账管理,公开收支情况,接受社会及家长的监督。

焦点二

中小学招生入学:民校“开放日”不得收简历留电话

近日,省教育厅印发《广东省教育厅转发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明确2018年治理“择校热”要取得决定性成效,确保普通高中招生入学秩序更加规范。

今年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

《通知》提出,严格控制存在大班额、大小额学校的招生计划,小学一年级和七年级的班额要符合省定招生标准要求,确保在零增长的基础上,实现今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目标,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工作取得更大进展。

数据显示,2017学年全省66人以上大班额下降至329个,降幅达46.42%;56人以上大班额减少约1200个,降幅为15.36%。

王创表示,针对我省部分中小学仍然存在的大班额问题,省教育厅提出要通过统筹“十三五”期间义务教育学校新建和改扩建校园校舍等项目,通过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实施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或学校联盟、均衡配置师资等方式,逐步消除现有大班额。到2020年,基本消除小学45人以上、初中50人以上大班额(进程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占30%以上的学校,小学不超过50人,初中不超过55人)。

2020年前取消各类学科特长生招生

从这些年的社会反映来看,取消特长生招生回应了很多家长的呼声以及社会舆论。《通知》还提出,要制定逐步压缩特长生招生规模的工作方案和分年度实施计划,确保2020年前取消体育、艺术、科技、外语学科类等各类特长生招生。

“从教育规律和人生各异的角度来讲,取消特长生招生不等于取消特长生教育。”王创表示,人生而平等,但是禀赋各异,特别是有些学生在某些方面确实具备异于常人的天资。这份天资不是为考试而生,而是自然而来。如果在教育过程中,不能让这些学生得到应有的教育开发,忽略了这些学生的天资禀赋,这不仅是教育工作者的缺位,更是整个社会的遗憾。

因此,取消特长生招生固然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但学校不能过于功利,应该重视有所特长的学生,注重因材施教,要利用现有方式和开发更多方式,让有所特长的学生能够获得相应的成长。

民校“开放日”不得收简历留电话

“近年来一些重点大城市民校提前组织招生,变相‘密考’选生源的现象确实存在。”省教育厅基信处副处长赵琦在通气会上表示,目前以各类竞赛证书、学科竞赛成绩或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的行为屡禁不止,时有发生,严重扰乱了招生工作秩序,违背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造成学生课外负担过重,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社会反响强烈。

为此,《通知》强调民办学校招生的指导和管理,民办学校要对招生计划和招生范围进行核准,规范民办学校发布依法自主招生的简章及公告,规范民办中小学招生面谈的程序和方法,民办学校仅可组织一轮面谈,且不得利用校园开放日提前组织学生报名或组织测试或面谈。此外,民办中小学举办“校园开放日”时,不得同时组织学生报名,不得组织测试或面谈,不得收取学生任何形式的简历(包括各类证书)等材料,也不得留下家长的联系方式。

赵琦表示,在以往整治民办学校“密考”的问题时,往往存在取证困难的问题。今年将要求民办学校把面谈的方式、方案和问题交到当地教育部门备案,也有利于下一步的取证。

焦点三

市县政府教育评价:今年6地市首次试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

今年1月8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对市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办法》。今年选择广州、深圳、佛山、惠州、东莞、肇庆等6个市及所辖各县(市、区)作为试点单位,通过开展试点,完善评价实施细则和评分操作说明,测试教育督导评估信息平台的稳定性和实效性。2019年将开展全省性评价工作。

《办法》明确,评价主要内容包括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法治教和教育重点工作、规范办学行为情况,教育规划与建设情况,教育用地保障情况,教育财政投入情况,教师队伍建设情况,教育发展状况等6个方面。根据这些评价内容,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共有36个观测点。每年由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结合当年重点工作任务,另行制定评价实施细则,明确年度具体评价指标、评分方式和评价标准。

对市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工作,每年评价一次,自1月份开始,原则上在国家对省级政府开展实地核查之前结束。评价满分为100分,结果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评价得分90分以上为优秀,75分以上90分以下为良好,60分以上75分以下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督政”作为教育督导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保障我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王创表示,建立对市、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制度,既是督促各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也是为各级政府发展教育事业提供政策指引。

他表示,今年首次开展的评价,主要是针对当前存在的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集中对教育规划与建设、教育用地保障、教育财政投入、教师管理和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评价,重点解决这些领域的突出问题,从而保障和引领我省的教育未来发展。评价结果将作为对各市、县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评委优秀的,予以通报表扬;评为不合格的,向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作出书面说明,提出整改方案。省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复查。

热点回应

省教育厅即将出台规范培训机构和竞赛规定

近日,教育部、民政部、人社部、工商总局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针对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学科类培训及竞赛活动的培训机构,进行严格规范整顿。

对此,王创表示,四部委已经出台了培训机构的专项整治文件,省教育厅正在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相关文件,将按照国家部署开展相关工作。四部委文件强调规范、整顿培训机构,但不是取消掉全部培训机构,而是规范培训机构的招生、培训行为,不要违反教育教学规律、人的成长规律。

针对此前教育部下达文件整治课外补习和规范竞赛的相关的文件,赵琦表示,广东省正在全面梳理面向基础教育领域的竞赛挂牌命名表彰等活动,在梳理完成后将出台相关方案,明确哪些比赛是官方核准的,哪些比赛是“山寨货”。

此外,这些面向基础教育领域开展的竞赛挂牌命名表彰等活动的结果只能视为荣誉,不得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依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得承认违规开展的此类活动的成绩或结果。

编辑 陈冬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