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第一股"多米音乐出局,版权大战是蜜糖or毒药

读特首席记者 杨媚
2018-03-21 13:55
摘要

​近日,“中国音乐第一股”多米股份发布公告宣布暂停多米音乐App客户端的业务运营。

       近日,“中国音乐第一股”多米股份发布公告宣布暂停多米音乐App客户端的业务运营。这意味着,曾经拥有4亿用户、陪伴乐迷8年时光的在线音乐平台“多米音乐”在音乐版权大战中黯然出局。

再见多米

几乎与此同时,网易云音乐与阿里音乐宣布达成音乐版权互相转授权的合作。至此,在线音乐三巨头网易云、阿里音乐、QQ音乐版权互授彻底打通,数字音乐版权大战暂缓一口气。

因为“没钱”,早在塞班时代就入局在线音乐领域的多米音乐以如此方式退场,让许多人唏嘘不已。就中国在线音乐平台及音乐版权大战的发展与现状,深圳特区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

多米上线8年,留下珍贵音乐记忆

2010年上线的“多米音乐”,对于很多爱乐人都意味着一段极为珍贵的音乐记忆。

资深乐评人王俊回忆,多米是他的第一个手机音乐APP。当时手机音乐还处于彩铃阶段,想在手机上听音乐,还得通过存储卡在电脑端下载音乐到手机里,而流媒体音乐既不流畅也很昂贵。“当时业内很多人都认为,流媒体消耗大量带宽和流量,不可能成为主流,而且MP3接到电脑端的模式已经很好。现在回想起来,多米的前瞻性让人钦佩。”

当时,数字音乐还处在野蛮生长的阶段,包括酷狗、百度MP3、虾米音乐等服务商都以极小的成本获得了用户的原始积累。然而和传统客户端不同,除了音乐的试听和下载外,多米一开始就瞄准了移动端市场,当时大的手机厂商包括三星、诺基亚、联想等都预装了多米软件。

“大概四、五年前,在我尝鲜买的Sonos音箱内置App中,多米音乐是最具存在感的一个。当时的多米在智能化歌单方面已经走在了同业的前列,能够分析听者的音乐品味,推荐更多元化的音乐,让我有‘转角处遇到惊喜’的感觉。”王俊说。

多米音乐

抓住了在线音乐移动端爆发的红利,短短两、三年间,多米就做到多个行业第一:2010年成立行业第一个发布以移动端为核心的音乐云;2011年和金牌大风签署版权合作,成为业内第一个互联网正版音乐提供商,开拓了移动端正版内容的先河;在2012、2013年一度以占据着中国无线音乐第三方客户端近60%的市场份额。而在2015年更是从音乐向音频、视频转型,孵化出了中国最早的视频直播平台——映客。

版权大战揭幕,从百家争鸣到三足鼎立

2013年,中国迎来了4G网络发展元年,在线音乐平台也迎来了行业巨变,腾讯、网易、百度、阿里等互联网巨鳄纷纷入局。与此同时,一场惨烈的版权大战也拉开了大幕。

当时,随着“手机听音乐”模式的风起云涌,唱片公司纷纷转变思路,探索音乐收费的新模式,要让用户为听歌付费。据业内人士史先生回忆,当时各大音乐平台为了争夺“独家版权”抢破头,导致版权价格像坐上过山车一样非理性地疯涨。

“基本是5-10倍的价格增长,过去小几百万的版权动辄喊到几千万,而且价格没有底,只要不断有人来竞标,价格就会继续增长。大型唱片公司屯着版权,等着坐地起价。”

抢占无线音乐先机的多米音乐,却没有在这场版权大战中取得优势。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没钱”。

在音乐版权形成市场竞价的这一时期,资本实力雄厚的公司拿到了很多唱片公司的独家版权,虽为此付出了巨额代价,也因此巩固了市场地位。但对大多数中小型创业公司而言,这意味着巨大的灾难。比如多米每年需要为此支付几千万的版权费用,这对一家营收也在数千万规模的创业公司形成了巨大压力,而即便如此也无法与巨头公司竞争。

更大的冲击来自2015年7月国家版权局下发的被称为“史上最严版权令”的《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作品的通知》。该《通知》要求无版权音乐作品要在当年7月31日前全部下线,这更让音乐版权成为各大在线音乐平台不惜花重金争抢的“香饽饽”。

相比于阿里旗下的虾米、腾讯的QQ音乐以及网易的网易云音乐在版权上的重金投入,无力支付版权费用的多米音乐众多歌曲下架、用户迅速流失。意识到大势所趋的多米音乐,于2014年开始远离版权,向其他方向转型,先后摸索出了线下演出品牌“尖叫现场”、追星APP“偶扑”以及直播APP“映客”等产品,但在在线音乐领域,已无回天之力——2018年3月,多米音乐宣布关停其APP线上业务。

与此同时,数字音乐平台三巨头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领下,正在逐渐从竞争走向合作。

三足鼎立

去年9月,国家版权局先后约谈了各家音乐平台及唱片公司,明确要求音乐平台“避免采购独家版权”、唱片公司“避免授予网络音乐服务商独家版权”。今年春节前,网易云音乐与QQ音乐达成合作,相互转授权的音乐作品达到各自独家版权数量的99%以上。时至本月,网易云音乐又与阿里音乐达成转授权合作协议。三强的音乐版权至此已基本实现共通。

有人这样形容这场版权大战的惨烈:“曾经的1000个音乐主页、400家音乐网站,如今只剩三足鼎立!”

关注音乐创作力本源,比版权共享更重要

资深乐评人骚大人认为,多米音乐的倒下是大势所趋,与它同等级别的数字音乐平台,生存空间也势必越来越小,预计未来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这个市场都将归属于几家巨头之手。

“比如共享单车,去年一通混战后现在也只剩下两、三家最有实力的大公司。对普通乐迷来说,这种优胜劣汰不失为好事。当版权集中到少数几个平台手中时,我们只需要最多两、三个APP就可以听到所有自己想听的歌,何乐而不为?”

烧钱的音乐版权大战

但王俊对此却颇有担忧:“版权大战是一碗甜蜜的毒药。”他认为,当三巨头在音乐这块脆弱的市场上狼吞虎咽、攻城略地时,那些作为音乐原创力龙头的作者们却并没有从动辄数十亿美金的资本风云吞吐中感受到日子的好转和创作环境的宽松。

“版权大战市场恶性竞争,版权持有方抬高音乐价格,音乐平台为之付出惨痛代价,但实际上版权费分到音乐创作人手中的并不多。也因为为某些版权付出高额代价,导致宣传推广的力度分布不均,流行音乐愈加成为主流,小众音乐无法得到多元化完整得推广及呈现。”他说,版权垄断也在扼杀新人,倘若版权被某一家平台买断,其他平台就不会进行宣传,唱片公司就很难推新歌手。

“版权大战的问题不在腾讯和阿里,这都是正当的商业行为,他们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问题在于唱片公司的版权管理体系。正版要给创作人合理的分配,让创作人日子好过;正版要支持App创新。”多米音乐创始人、董事长刘晓松如此认为。

对于近期阿里、腾讯、网易已经开启了音乐版权互授,王俊认为,这暂时缓解了恶性竞争,但这不是长期的办法。“多米的退场,是值得敬重的退场,是对当前音乐生态圈中资本零和博弈的一次警示。希望版权博弈各方能在厮杀之余,共同垂注音乐创作力的本源,多做些养护灌溉的善举,让音乐之泉重新喷涌出汩汩浪波。”

见习编辑 黄小菊

(作者:读特首席记者 杨媚)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