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国力: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契机 构建深圳全面开放新格局

读特驻京记者 庄宇辉
2018-03-19 08:09
摘要

“深圳要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出台为契机,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高的目标要求、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全面开放,发展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型经济。”国家发改委直属的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高国力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深圳要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出台为契机,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高的目标要求、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全面开放,发展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型经济。”随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出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一时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国家发改委直属的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高国力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为我国参与国际经济竞争提供重要支撑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总书记明确要求,粤港澳三方要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做好这篇大文章。”高国力说。

他分析认为,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存在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还有深圳和香港分别对内和对外的两个金融中心。可以说,粤港澳大湾区在全球也是最特殊的。粤港澳大湾区由珠三角9个城市和香港、澳门构成,人口聚集度高,经济潜力大,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港群和空港群,制造业发达,产业链完整,将为我国参与国际经济竞争提供重要支撑,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一带一路”倡议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了叠加优势,这是国际上其他湾区所不具备的。

“深圳毗邻港澳,背靠珠三角,地处亚太主航道,具有突出的区位优势,改革创新的浓厚氛围,雄厚的人才和产业基础,以及国际化市场化的体制机制优势。”高国力认为,深圳有条件有实力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深化深港澳合作,把深港澳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领头羊。

促进深港澳合作向更深层次更高质量发展

“深圳应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出台这一重大战略机遇,促进深港澳合作向更深层次、更高质量发展,为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形成强大的世界级竞争力作出应有贡献。”高国力说。

他分析认为,首先,深圳应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推动协同创新打造全球创新高地。深圳应推动更多创新项目纳入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等专项实施方案,充分利用港澳人才、国际化程度高等优势,联手打造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带动粤港澳共同发展。

其次,深圳应该着力提升深港澳三地之间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打造新一代更智能更高效更绿色的基础设施,优化大湾区的铁路、港口、机场交通网络布局,构筑完善大湾区快速交通系统,共同建设世界级国际航运物流中心,形成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交通设施服务体系。

再次,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深化深港澳口岸政策改革,推动形成有利于人员交流、货物流动、资金融通流等新机制,提高通关效率,打造安全高效的监管模式。

另外,深圳应该在率先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等方面深化和港澳合作共享,对标国际化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发展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型经济。

“总之,深圳应以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为契机,推进更紧密更务实的深港澳互利合作,发展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型经济,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高国力说。

深圳应抢占先机乘势而上

高国力认为,国家发改委即将出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深圳应充分发挥突出的区位优势和国际化市场化的体制机制优势,抢占先机,乘势而上,为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作出应有贡献。

他建议,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深圳应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在营商环境、政府服务、金融体制、财政体制改革等方面继续探索新路,着力打造好前海这一改革开放重要平台。

他认为,深圳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新机遇,加快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构建创新经济聚集带,以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政策和环境吸引全球高端创新人才落户深圳,全面打造人才聚集新高地。

他还说,深圳要加快建设宜居宜业优质生活圈,营造高品质创新环境,为港澳居民在深圳学习、就业、生活提供便利,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良好生态环境。

“深圳要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高的目标要求、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全面开放,打造对外开放更优更活的体制机制,推动自贸片区加快建成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和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加快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高国力说。

见习编辑 张克


(作者:读特驻京记者 庄宇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