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明街道:探索推广电动自行车消防管理新模式
深圳特区报记者 关万学 通讯员 彭翠玲 蔡军超
2021-01-19 22:00

记者获悉,公明街道结合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应用,以李松蓢社区为试点探索推行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新模式,以“硬核”消防安全管理强化风险智能管控,让电动自行车隐患问题无处遁形,实现隐患及时、精准、高效处置。

据了解,公明街道辖区登记备案的电动自行车近万辆,为规范电动车停放及充电问题,公明街道近年来大力建设户外充电装置及专门停放区域,基本满足辖区居民对电动自行车的充电需求。然而,由于电动自行车电池体积小、携带入户隐蔽性强,再加上并无特定法律规定对电动车入户充电有明确处罚规定,一经发现也只能批评教育和责令移除,约束性不强,隐患“回潮”快,导致入户充电现象具有难发现、难处理、易反复的特点,使违规充电现象陷入违规—发现—移除的死循环。

为解决电动自行车入户充电屡禁不止及监管难的问题,公明街道应急办(消安)聚焦电动自行车安全监管难题,以李松蓢社区为试点,大力推广应用信息化手段和智能管理技术,依托电动自行车智慧安全管理系统,探索创新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新模式。

据悉,该系统通过对电动自行车及电池安装电子标签进行信息登记,在小区楼栋或出租屋入口安装阅读器及系统控制器,阅读器通过无线射频技术,对入楼车辆及电池进行实时信息读取,同时发出反馈信号到系统控制器,系统自动做出预警处理,系统控制器发出语音警告的同时,把车辆相关信息上传至政府部门服务器,并通过监管平台向楼栋管理员、监管人员及车主发送预警信息,通过多重监管彻底杜绝入户问题。

公明街道应急办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此款“物防+技防”智慧监控系统,不仅节省人力,还改变了以往依靠“扫楼”清理为主的“人防”模式,并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抓手,准确掌握人、车、地详细信息,通过实时监测预警,靶向清除隐患,精准打击违规现象,消除违规人员侥幸心理,达到莫违规、违规必处理的震慑效果,引导辖区居民形成良好的充电停放习惯,共同维护辖区消防安全。

编辑 刘思凡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关万学 通讯员 彭翠玲 蔡军超)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