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残联推动残疾人事业可持续发展

读特记者 马晓峰 冯庆 通讯员 吴小玲
2018-03-13 09:49
摘要

如何让辖区残疾人活得更有尊严,近几年来,罗湖区残联一直在积极探索。在健全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的情况下,罗湖区残联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生活质量,实现生活有最低保障,医疗有兜底保障。

罗湖区残联对社区残疾人协会专职委员进行培训。

罗湖残疾人运动员角逐深圳市第五届残疾人运动会盲人乒乓球项目。

2016年8月3日,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 明确了“十三五”时期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目标,提出了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促进残疾人如期脱贫和就业增收、提升残疾人公共服务水平、保障残疾人平等权益、凝聚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合力、加强残疾人事业基础保障条件等六大方面的政策措施。

在罗湖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残联精心指导下,在辖区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罗湖区残联5年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部署和要求,以残疾人根本利益和现实需求为导向,不断增强残联工作和残疾人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牢记“代表、服务、管理”残疾人的使命,勇于担当,不断开创辖区残疾人事业新局面,推动残疾人事业可持续发展。

改善残疾人生活质量,扶残助残活动丰富

如何让辖区残疾人活得更有尊严,近几年来,罗湖区残联一直在积极探索。在健全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的情况下,罗湖区残联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生活质量,实现生活有最低保障,医疗有兜底保障。

罗湖区残联严格按规定落实“一户多残”、“老残一体”、重度残疾人、无自有住房残疾人的救助和帮扶力度,加大对突发重病、突发事故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人的帮扶力度,及时为残疾人送上党和政府的关怀。五年来,区残联共为28916人次残疾人发放4157.22万元特殊困难补助,为561人次提供83.5万元临时困难救济,有效帮助残疾人减轻经济压力,解决实际困难。

去年5月是罗湖区残疾人最难忘的一个月,借“全国助残日”之机,罗湖区残联组织了“醉·美”罗湖区残联人书画瓷器展、“推进残疾预防,健康成就小康”、“罗湖残联好声音”、“亲近自然、残健同行”、“童乐童趣”等一系列活动。经过区残联发动,罗湖十个街道残联和各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还共同开展了“助残月”活动。据统计,去年罗湖“助残月”活动多达34项,在全区掀起了扶残助残的新高潮。这些年,罗湖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罗湖区的残疾人也能享受到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红利。结合罗湖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罗湖区残联每年定期开展“温暖行动”,为残疾人送上节日慰问,并逐步提高了残疾人节日慰问金标准,扩大了节日慰问范围。除了每年的“助残日”活动,罗湖区残联还会举办残疾人迎春联欢会、中秋晚会等,并邀请市、区领导,社会各界人士与辖区残疾人共度佳节,体现市、区两级政府对残疾人的关心和关爱。五年来,罗湖区残联共组织为34338人次残疾人送上1312.96万元节日慰问金。

2016年9月,罗湖区残疾人运动员于贺代表中国射箭队参加里约残奥会,是我市唯一参加残奥会的残疾人运动员。罗湖区残联深入贯彻“人人拥有快乐”的理念,以各专门协会为基础,残疾人自治文体组织为主体,残疾人文体尖子为骨干,积极支持各类别残疾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符合其身体条件、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促使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又如罗湖区龄芳画院获得“广东省文化创意基地”称号,并获国家专项资金补贴,创办人张龄霞带领辖区残疾人先后赴韩国、俄罗斯参加国际残疾人书画交流活动;辖区残疾人胡勇志画作获国家一等奖等,展现了罗湖残疾人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罗湖区精神康复者足球队则连续五年在全市“鹏康杯”上夺得冠军,同时该队还在去年的两岸四地足球邀请赛中夺冠。目前,罗湖辖区有近300名残疾人长期参与15项文体活动。

搭建三级康复服务网络,着力构建精准康复

更好地去帮助辖区残疾人努力康复,罗湖区残联也一直在不懈努力。区残联从残疾人实际需求出发,积极利用社会各类专业和优质康复资源,不断加大专业康复中心建设,着力构建专业康复服务体系,为残疾人提供更为精准、有效的康复服务。

“我们向罗湖区人民医院、罗湖区慢性病防治院、罗湖区妇幼保健院等多家医院购买优质医疗服务,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为残疾人提供专业的康复服务。同时,向深圳市自闭症研究会、罗湖区仁爱康复服务中心、罗湖区晴晴言语康复服务中心等社会专业康复机构购买康复服务,为残疾人提供精准的康复服务。”罗湖区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五年来共为493人次肢体残疾儿童、167人次听力言语障碍儿童、707人次智力残疾儿童和932人次自闭症儿童提供专业康复服务,并资助购买了机动轮椅车、人工耳蜗等辅助器具。

利用辖区各康复资源,罗湖区残联建立起完善的三级康复服务网络。区级医院承接残疾人医疗康复服务,举办康复训练营。街道根据残疾人需求,强化职康中心建设,为残疾人提供职业康复训练服务。社区由社康医生进行医疗巡诊,指导残疾人在家进行康复训练,专职委员建立残疾人康复档案,协助残疾人申请各类康复服务。五年来,共开展2216场职业康复训练,组织社区医生巡诊9744人次,为残疾人提供家庭康复服务15813人次,家庭护理服务18699人次,切实满足残疾人的康复需求。

“个性化”体检也是罗湖区残联为辖区残疾人提供的一项特色服务。在固定限额内,残疾人可根据不同需求自主选择个性化体检项目,让残疾人体检工作更“人性化”,更贴合残疾人的实际需求。个性化体检既能真实反映残疾人的身体状况,同时也让区残联及时了解和掌握残疾人的健康状况,为制定康复计划和满足残疾人康复需求提供了依据。五年来,区残联共举办了5场次个性化体检工作,为5639人次残疾人提供体检服务,切实协助残疾人提高身体素质。

罗湖还在全市率先建成了自闭症残疾人职康中心,并完成松泉山庄罗湖区残疾人服务中心、国都花园日间照料中心和文体中心的建设工作,面积近2500平方米,是残疾人日间照料、街道职康、特殊儿童教育等服务工作开展的重要基地,提升了罗湖区残疾人服务环境。

普及就业政策,灵活措施完善就业环境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业是残疾人最大的民生,也是残疾人走上自强自立道路的重要途径。罗湖区残联全面引进医疗卫生系统第三方专业技术人员,对处于合适就业年龄和有就业愿望的残疾人开展劳动能力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分层次、分类别提供就业服务,提高就业服务覆盖面,让每一个有就业意愿的残疾人都能够获得与其就业能力相匹配的就业服务。

区残联还利用报刊杂志、网络媒体等多种途径宣传残疾人就业,普及残疾人就业政策,扩大残疾人就业面。五年来,区残联组织开展了75场残疾人就业能力评估,成功新荐237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其中,委托安置就业75人,辅助性就业73人,盲人就业18人,上岗就业47人,灵活就业24人,实现了残疾人就业新突破。

此外,区残联充分开展委托安置和辅助性就业服务,提高残疾人就业创业能力,多渠道培育、开发就业岗位。罗湖区残联组织辖区残疾人参与现场招聘会,组织在职残疾人进行专业培训,并对取得专业职称证书的残疾人给予奖励,提高残疾人业务水平,对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企业和在岗残疾人给予社保金补助,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对新创业残疾人给予启动资金扶持和场地租金补助等多项灵活措施,提升残疾人就业能力、完善就业环境。据统计,近年来罗湖区残联为辅助性就业人员发放补助319.79万元,为335家次用人单位、985人次在岗残疾人发放社保补贴663.11万元,为灵活就业人员发放补助23.49万元,有力落实了残疾人就业帮扶措施。

为保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罗湖区残联积极落实残疾人就业保障服务工作,共年审了1391家次单位,3376人次残疾人,确保所有就业残疾人签订了正式劳动合同,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同时,区残联也积极开展残疾人劳资纠纷调解工作,五年来共协助化解29宗次残疾人就业劳资纠纷,有效维护残疾人合法劳动权益。

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区残联为辖区280多人次就业年龄段的困难残疾人免费购买医疗保险,在我市范围内率先为就业年龄段的困难残疾人提供个人医保资助,解决他们“病不起”的问题,有效落实兜底保障措施。让困难残疾人医疗有兜底保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确保“幸福路上,不让一个罗湖残疾人掉队”。

见习编辑 张克

(作者:读特记者 马晓峰 冯庆 通讯员 吴小玲)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