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落实国家相关工作部署,全面提升基层应急执行力 光明区探索应急管理“微改革、微创新”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奋强 周宏博 通讯员 柳娣
2021-01-13 07:59

创新运用传统方式解决预警预报“最后一公里”,探索“安消一体化”网格管理,为企业提供“菜单式”自选专项整治服务……自机构改革以来,光明区应急管理局大力探索一系列“微改革、微创新”,持续推动全区安全生产形势稳中有进、持续向好。

光明区应急管理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区关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管理和消防工作的系列决策部署,围绕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的国家战略和深圳市委市政府赋予光明区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工作使命,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守底线、防高频”为目标,以“严、细、实”的作风,在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落实上下功夫,创新体制机制,逐渐形成应急管理工作的光明探索。

光明区森林防火应急演练现场。

预警大喇叭。

1、防灾减灾微改革 提升自然灾害综合防范能力

“90套预警喇叭,覆盖重点河道、居民楼、城中村,让500米内群众清晰听到播报内容……” 光明区应急管理局创新运用这样看似传统的预警系统,在基层防灾减灾预警体系建设中发挥着“奇效”——通过音频播放和应急喊话播报预警内容,让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第一时间接收预警信息,及时做好应急转移。

2020年龙舟水与台风期间,“应急大喇叭”系统共播报台风暴雨预警信息29次,保证了基层群众在第一时间响应;疫情期间,更是被应用于播报疫情防控动态信息。

通过这样的“微创新”,光明区应急管理局精准打通基层防灾减灾、预警预报“最后一公里”,助推基层防灾减灾新模式,而这背后,是对“党建+”模式的探索。

光明区应急管理局积极探索“党建+人才”建设,面向全国公开选调了一批公务员,招录50余名副高及以上职称的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地质气象、消防等各个领域特聘专干。以党建引领,通过组织、作风、人才建设,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责任过硬”的“五硬”应急队伍。

同时,全力推动“党建+社区”建设,按照《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标准》要求,通过和新羌社区党委联合共建新羌社区防灾减灾示范社区,落实新羌社区党建防灾减灾“十三个一”(一套制度、一支队伍、一个预警微信群、一次培训、一个预案、一张图、一个联系表、一次演练、一套物资、一套预警设备、一套应急广播、一套预警预报系统、一个宣传栏)工作任务,打通防灾减灾最后一公里。

另外,积极探索“党建+企业”建设。作为重大危险源企业,华星光电备受关注。光明区应急管理局党委通过与华星光电党支部点对点联系,共同组建“安全生产服务”党员先锋队、危险化学品专业应急队,依托华星光电附近的塘家消防站建立危化品专业救援站,10分钟内即可赶到华星光电T5/T7厂区现场实施专业救援。

近年汛期,光明区曾出现2小时189.8毫米的超大降雨,但并没有发生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这都得益于光明区在提升辖区三防能力上做出的努力——“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152亿元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河道综合整治等系统工程,累计整治河道长度92千米,由原来小时雨量20毫米防御能力,到现在具有防御50毫米以内的暴雨能力。

为摸清辖区灾害风险区域、时段、部位等关键信息,光明区应急管理局不断加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管理,着手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协同、属地为主的多方协同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制度,并全面开展历史灾害调查、致灾孕灾调查、承灾体调查、综合防灾减灾能力调查等普查工作。

与此同时,光明区应急管理局致力于建立覆盖全面的自然灾害数据库,根据普查结果和深圳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调查评估指标体系,对辖区易发生自然灾害的类型、致灾风险、灾害链特征等情况进行评估,确定存在自然灾害风险的区域、时段、部位,形成辖区自然灾害数据库,编制区综合风险区划和灾害综合防治区划。

光明区应急管理局还以科技支撑构建全面精细的感知网络体系,搭建减灾“烽火台”——通过与北京大学合作共同开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城镇公共安全立体化网络构建与应急响应示范”光明示范工程,构建“空天地”一体化感知网络,建设林火监测系统,通过高光谱卫星、无人机、地面红外监测基站等多源监测手段,建设精准高效的协同监测和智能预警预测系统,不仅如此,还利用InSAR技术,实现对房屋建筑、水库大坝、地面沉降的定期监测。

光明区应急管理局开展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2、安全监管微改革助力城市安全源头精准治理

“一个园区,19家电镀企业大量使用危化品,没有规范管理,这样太危险了。”位于光明区新湖街道的某工业园,园区内所有企业利用园区的环保许可“借壳”从事电镀行业生产,园区缺乏统一管理,各个企业“各自为政”,电镀生产设计的大量危化品管理极其混乱,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为此,光明区挂牌督办,通过指导、培训、检查,督促园区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逐步规范园区的安全管理。通过深化整治、利益统筹、城市更新、园区搬迁改造,综合施策,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这是光明区在进行较大隐患整治中挂牌督办的7个“硬骨头”之一。为深刻吸取江苏响水“3·21”特大爆炸事故教训,光明区对辖区7个较大以上安全生产隐患进行集中挂牌,光明区领导亲自督办,各部门、街道主要负责人包案,目前7个“硬骨头”全部迎刃而解。

光明区原属深圳市关外后发展地区,起点低、基础差、隐患多。“补短板、强基础”是当务之急,近5年来光明区各部门齐抓共管,投入安全生产领域经费共计126亿元,累计开展68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提升了全区安全生产基础水平。全区各类再生资源站点下降91%(由1258家降至106家);全区中高风险的391处边坡已经全部整治完成;辖区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率达50%;累计清退“散乱污危”企业3246家。

以“守底线,防高频”为安全生产工作思路,光明区应急管理局针对辖区电子产业比较集中的特点,梳理出危化品、粉尘涉爆、有限空间、锂电池、涂层烘干、高温熔融、洁净车间等七大易发生群死群伤的生产安全领域,和触电、机械伤害、高坠等三个事故易发的高频领域,并探索出“危化品联合执法”“粉尘涉爆五严防”“有限空间四个一”“工业园区三个细化”“锂电池企业三个全覆盖”“防触电、防机械伤害、防高坠检查要点”等一系列措施管控高危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光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消防安全监管体制建设,为完善区街消防管理工作机制,光明区主要领导亲自主持召开了光明区调整消防监管工作职责会议,将公安部门负责的消防日常管理职责平稳移交街道与消防大队,明确了由光明消防大队(消安办)对全区消防工作实施综合监管,并负责执法和重点单位的监督管理,同时明确了由公安派出所对五类特种场所实施日常消防监管,而街道负责辖区“三小”场所、出租屋消防安全日常管理,对企业实行“安消一体化”。此外,光明区还率先以年薪30万面向全国特聘40名消防管理专家,进一步理顺了消防安全监管职责,充实了专业监管力量。

据悉,光明区现有企业12937家,中小企业达89%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如此之多,单靠执法很难做到有效监管。为做到全覆盖管理,光明区创新工作方法,采用网格化管理模式。将全区划分为1734个综合网格,配备1734个网格员,巡查包括“三小场所”、城中村、出租屋的安全隐患,发现隐患及时上报,有关部门第一时间处置。其次按照“属地为主、便于监管、职责清晰、分工明确”的原则将全区工贸企业划分114个安全生产专业网格,网格员日常巡查工矿商贸企业内安全隐患并负责跟进处置。

通过探索“安消一体化”的网格管理,光明区做到消防网格与安全生产网格有机融合,各街道安监办和消安办统一指挥,由安监办主任兼任消安办主任,配备了368名安巡员和223名消巡员,负责巡查辖区内的安全隐患并跟进整治。

光明区应急管理局还根据涉及的高危专项及风险管理情况,将企业分为A、B两类各四个级别,目前共完成分类企业11324家,其中A类企业10192家,B类企业1132家,针对不同类别级别的企业实施不同的监督检查频次。

在光明,一系列规范执法巡查标准和自查指引先后出台,如今已实现企业自查、安全巡查和执法检查“三标准统一”。例如,针对危化品、粉尘涉爆、有限空间、锂电池、涂层烘干、高温熔融、洁净车间等七大易发生群死群伤的生产安全领域,光明区应急管理局分别制定了七类专项检查标准。同时针对触电、机械伤害、高坠三大高频事故领域,制定了光明区工贸行业防触电、防机械伤害、防高坠及安全生产隐患检查要点,并向社会公开。

为降低执法检查频次,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光明区建立了联合执法(巡查)平台,实现“一次上门服务”完成多项执法(巡查)任务。据统计,联合执法巡查)开展以来光明全区共计开展跨领域跨部门联合执法检查2514家次,减少执法检查2571余次。此外,光明区应急管理局还为辖区12000余家企业提供送教上门,通过自主报名+重点选定等方式,为企业提供自愿参加、自选课程的“菜单式”安全培训服务。

位于深圳湾口岸的光明区分流点入境人员登记处。

3、应急处突微改革 健全权威高效应急响应机制

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光明区应急管理局全力履行应急人的职责和使命,切实扛起“为人民群众筑起疫情防控安全线”的使命担当。光明区疫情防控工作启动后,区应急管理局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局党委的战斗堡垒作用,迅速发出“动员令”,要求全员上阵,把疫情防控作为淬炼应急队伍的一次实战演练机会。全局上下紧跟“动员令”“集结号”,纷纷递交决心书,主动请缨进一线,冲锋在前、战斗在前,用执着和坚守彰显应急人责任担当。2020年12月10日,光明区应急管理局荣获“深圳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深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后,光明区应急管理局主动服从大局,迅速抽调1名处级领导、7名科级干部和业务骨干驻守深圳湾口岸,24小时轮换值守,统筹做好人员转运工作,守好境外疫情输入防控第一道关口。光明区应急管理局立足闭环管理,按照统筹、转运、管控、服务“四到位”要求,科学高效组织境外人员转运工作,累计转运入境人员17000余人,没有发生一起交叉感染事件和转运安全事故。

光明区应急管理局坚持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两手抓、两不误”。坚持服务指导保安全,调配12名干部和10名专家下沉一线,指导全区1204家规模以上企业做好复工复产和疫情防控工作,累计为2841家企业提供全面摸排安全体检。坚持复工机制再优化,在深圳市率先采取备案承诺和行业负面清单方式,有序引导规范“三小场所”复工复产。

为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光明区应急管理局以光明消防救援大队为依托,构建“1+N”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即以建设消防救援为主、可应对全灾种的1支区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依托塘家、马田、玉塘特勤站,建立危化应急救援、三防应急救援和高速路应急救援3支“一岗多能”队伍;针对台风暴雨天气、工矿商贸、地质灾害等突发事件建立2支专业应急队伍;引入1支公益性社会救援队伍(志愿者救援队);依托救援直升机受地面影响小、高效、及时的优势,建立2支空中救援队伍,与卫生、交通等部门共同构建“空-地”一体救援体系。此外,还成立“1+38”(区应急委+38专项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体系,修订完善“1+N”应急预案体系。

“双盲”演练、三维沉浸式桌面演练……2019年以来,光明区共组织开展18场大规模综合性应急演练和桌面推演活动。公安、消防、交通、应急部门及各街道共开展专项应急演练612次。这不仅检验了各类应急预案的实操性,也锻炼了各参演应急队伍应急抢险技能,更让光明区的“多部门,大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提高。

接下来,光明区应急管理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区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要求,坚持“守住一个底线、统筹两个大局、突出四个强安、打造五硬队伍、坚持六个持之以恒”,稳步推进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工作,高标准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为“高颜值、高质量”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编辑 姚静霞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奋强 周宏博 通讯员 柳娣)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