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安全生产出大招:构建双重预防,增强防控能力

宝安安监
2018-02-27 18:30
摘要

③初步评估得到风险等级为低等级以上危险源点位1286个,其中极高风险等级点位156个,高风险等级点位372个、中等风险等级点位305个、低风险等级点位453个。

双重预防机制的意义

双重预防机制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共同运行的安全管理模式。传统以事故为中心的安全管理模式只是防止事故重复性发生,而以风险为主线的安全管理模式可全面防止事故的发生。双重预防机制是现代风险管理思想的体现,是从源头上防范事故的一场革命。

两大任务

1. 聚焦深圳市宝安区城市工业危险源、人员密集场所、公共设施和其他需要关注的危险源4大单元,全面进行危险源辨识、分析与分级,落实风险管控措施。

2. 90家企业试点建设双重预防机制。

开展工作

一、统一标准要求

2017年6月21日,宝安区安委会印发《深圳市宝安区2017年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实施方案》(深宝安〔2017〕11号),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内容,捋顺各部门间工作任务和流程。为了加强风险评估质量控制,宝安区安委办制定了《深圳市宝安区2017年安全风险评估实施指导手册》。

二、动员培训部署

9月19日,宝安区安委会组织各成员单位召开安全风险评估专题培训会,切实提升各级领导干部的风险管控意识和能力。9月28日,区安委办组织召开双重预防机制试点企业建设专题培训会议,重点向企业传达了风险管理基本理念、工作要求,企业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基本思路、工作方法和流程。

三、及时复核存量危险源,客观辨识增量危险源

按照《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市集中开展城市风险点危险源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深府办函〔2017〕176号)有关要求,宝安区安委办从6月开始,每季度组织各相关单位对宝安区纳入2016年全市辨识评估的存量危险源点位分街道分行业领域进行全面核实,更新完善相关信息,重新确认风险等级,采取有效管控及治理措施,确保全部危险源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按照《2017年深圳市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方案》确定的四大类49小类评估对象,区域风险评估分别从危险源固有属性、人员暴露及安全管控措施等方面制定了49张危险源信息填报表。宝安区安委办印发《宝安区安委办关于开展宝安区危险源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单位对2017年新增危险源信息进行全面客观辨识和填报,提出相应风险管控措施建议,全区各街道、各职能部门加强督促企业落实管控措施。

四、全面开展风险交流,摸清行业监管重点难点

为了摸清全区风险类别及安全监管工作现状,宝安区安委办组织开展了10个街道、22个职能部门共32场调研,调研以2016年全市安全风险评估的结果为基础,围绕安全监管工作的重点、难点及我区新增风险类别及管控措施进行,充分调动各行业职能监管部门的参与度,合力辨识全区风险类别与危险源点位。

五、着力构建企业层面双重预防机制

宝安区安委办着力推进90家试点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组织技术团队加强企业现场培训指导,建立试点企业技术交流微信群,树立试点企业榜样,鼓励试点企业相互交流学习。同时,区安委办印发了《区安委办关于加强对双重预防机制试点企业督导检查的通知》(深宝安办〔2017〕178号),要求相关部门在日常执法检查中,增加对试点企业双预防机制建设进度情况专项抽查,督促企业完成建设任务。目前大部分试点企业有效地开展了相关工作,稳步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初步成果

《宝安区 2017 年公共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①在LEC评估方法的基础上,综合采用QRA定量风险评估、火灾定量模拟评估和地表沉降Insar监测分析法,确定风险等级,论证风险等级的合理性;

②初步识别全区171类风险事件,包含城中村火灾等10类极高风险、涉及洁净厂房企业火灾事故等60项高风险,并提出针对性管控措施;

③初步评估得到风险等级为低等级以上危险源点位1286个,其中极高风险等级点位156个,高风险等级点位372个、中等风险等级点位305个、低风险等级点位453个。

深圳市宝安区风险一张图

二维

三维下一步安排

继续加强与各职能部门沟通,深入开展补充调研、资料收集和红橙点位现场核实工作,建立危险源档案,修正完善《宝安区2017年公共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落实危险源点位分级管控。

全面完成90家试点企业创建和阶段性验收工作,开展标杆企业评比活动。

编辑 刘桂瑶

(作者:宝安安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