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深圳正打造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

读特记者 易东
2018-02-20 17:06
摘要

食品安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市市委市政府把“人民满意”当作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最高标准。

食品安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市市委市政府把“人民满意”当作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最高标准。砥砺奋进,久久为功,食药安全工作机制日益完善,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制度全面落实,检测能力日益提升,去年全年共抽检食品和食用农产品13.5万批次,抽检覆盖率达到9批次/千人,居全国前列,与香港持平。去年未发生区域性、行业性、系统性食品安全事故。市民食品安全满意度同比大幅提升20个百分点。新年伊始,食品安全保障部门撸起袖子加油干,以只争朝夕的劲头,全面推进市委、市政府布置的“食品安全战略”,不断提升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全力建设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

打造集中统一管理的执法网

食品安全是严管出来的,必须坚持“四个最严”。为此,今年我市将实施巡查监管与稽查执法相对分离,建设“巡查网”“检测网”和“执法网”,实现监管执法工作全链条、闭环管理。构建各辖区局和监管所专业巡查、街道和社区综合巡查、外包辅助巡查相结合的大巡查网。构建政府抽检和企业自检相结合的检测网,推动抽检、自检结果实时公开,确保检验检测高效、权威、便民。建设“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执法体制,打造集中统一管理的执法网。

打造“供深食品”标准体系

“供港食品”是市民心中向往的安全食品。如何让深圳的食品达到“供港食品”的标准。为此,市委、市政府提出,深圳要有高标准“供深食品”标准,让市民吃的放心。为此,我市出台了实施《深圳市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建立供深食品标准体系打造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方案(2018-2020年)》,借鉴国内外先进标准,结合深圳实际研究建立“供深食品”标准体系。以“供深食品”标准为规范,实施“供深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产品市场升级改造、放心肉菜超市建设、“熟食中心”规划建设、“三小”(小作坊、小餐饮、小摊贩)食品品质控制、产品培育和品牌建设等一批工程及项目,保障供深食品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食品质量安全需求。

实施阳光智慧餐饮工程

用科技手段解决监管手段落后的问题,用高智能的科技设备解决传统监管的局限今年将变为现实。记者了解到,我市今年将大力推行“互联网+明厨亮灶”,全面推进后厨食品加工操作过程可视化监控。推进全市餐饮企业大巡查,建设阳光智慧餐饮监管及信息公示系统,在餐饮场所显眼位置设置公示牌或电子显示屏,对巡查及抽检等情况进行公示。支持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发展,加强餐饮从业人员培训,提升餐饮单位规范管理水平。加强网络订餐监管。大力开展学校等高风险餐饮服务单位量化“提A”,园区食堂、建筑工地食堂、医院食堂及网络外卖等社会餐饮服务单位“消C”,整体提升餐饮食品质量安全水平。

市食药局负责人表示,我市今年还将科学开展食品抽检,对高风险食品生产企业实施全过程监管,加大对米、面、油等重点食品和校园周边等重点区域流通食品监管,强化食用农产品源头管控。加大食品抽检力度,全年抽检食品和食用农产品13.5万批次以上,快检食用农产品50万批次以上。

见习编辑 张克

(作者:读特记者 易东)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