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度蝉联“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深圳音乐厅是这样做的……
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锐 文/图
2021-01-06 18:31

日前,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名单名录公布,深圳音乐厅四度蝉联“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这座深圳地标式文化艺术场馆自2007年开业以来,以每年300多场的高品质演出,和科学而人性化的服务管理体系,赢得了市民乃至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们的赞许。2019年,深圳音乐厅的建筑设计者、曾获得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建筑奖”的日本著名建筑师矶崎新再次造访这里时感慨地表示:文化艺术场馆的生命力在于使用,无论如何设计精美,最终需要通过使用来体现建筑的价值和生命力。

深圳音乐厅(深圳音乐厅供图)

据悉,深圳音乐厅自开业以来,始终积极配合深圳市打造“文化之城”及“质量强市”的发展战略,以“提高城市文化品位、提升市民文化素养”为宗旨,倾力打造各类演出品牌,助力塑造城市文化品牌。其背后有着怎样的思考、做法与坚守?带着这样的问题,记者于近日走进深圳音乐厅的台前幕后,在观众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地方寻找答案。

(深圳音乐厅供图)

严把演出质量关 社会效益好了,经济效益跟着好

开业以来,国际一流的交响乐团如柏林爱乐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伦敦交响乐团、捷克爱乐乐团、以色列爱乐乐团、伦敦爱乐乐团、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等,国际顶级指挥大师如祖宾·梅塔、西蒙·拉特尔、古斯塔夫·杜达梅尔、克里斯托夫·艾森巴赫等,国际顶级小提琴大师帕尔曼、吉顿·克莱默、苏菲·穆特,大提琴大师马友友、麦斯基,法国圣马可童声合唱团,以及郎朗、李云迪、谭盾等纷纷走上了深圳音乐厅的舞台,让广大市民有机会领略到了国内外一流乐团及艺术家的非凡风采。而深圳音乐厅也配合上级部门,做好了重要演出及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如圆满完成历届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中国(深圳)文博会艺术节、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音乐周等相关工作,大大提升了深圳这座年轻城市的文化品位。

2018年11月16日,杜达梅尔与柏林爱乐乐团登上深圳音乐厅。(深圳音乐厅供图)

作为彰显城市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在音乐厅举行演出的品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城市文化面貌。据统计,深圳音乐厅每年为观众奉献300多场演出,而这些演出中90%以上是古典音乐会。当前,中国的音乐演出市场仍有较大成长和培养空间,面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跷跷板”,深圳音乐厅总经理郭肖兰始终强调“管理”二字对于文化艺术场馆发展的重要性,而音乐厅运营管理的第一抓手,落在了严把演出质量关上。

为此,音乐厅制定了一套近乎严苛的项目评审制度,把音乐艺术的内涵、品味与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确保艺术质量卓越、意识形态安全。然而,相比于管理制度的制定,制度的长久有效运行,更需要严格的执行力。记者了解到,音乐厅演出项目的落定,往往需要多个流程,为严格杜绝个人喜好等因素对于演出品质的影响,音乐厅以多轮匿名投票以确保意见独立,多部门联动协作,并邀请业界专家参与项目定夺。此外,音乐厅还创新性地将策划部与市场部合并,以“融合”促成长。郭肖兰表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定是联动的、互为因果的”。深圳音乐厅至始至终要求员工严格执行和落实相关制度,不因人情因素而废止,通过对项目进行分类策划与严格管理,音乐厅不仅保证了高雅艺术演出的质量,还为音乐厅乃至深圳全市打造文化品牌形象奠定了基础。据了解,这套演出项目评审模式的实施,使自办项目业绩实现了跨越式的飞跃。。不等不靠不要,主动开拓市场,深圳音乐厅的运营管理业绩也因此位居全国同行前列。

“拓荒”深圳古典音乐市场,以公益演出涵养市民文化素质

深圳作为新兴的移民城市,民众对于高雅艺术的接受度和欣赏力需要时间与多方面的共同培育。作为深圳古典音乐市场的“拓荒牛”,深圳音乐厅在普及音乐艺术,提升市民艺术素养方面进行了长期而热忱的探索。

2007年创办的“美丽星期天”项目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坚持时间最长的全免费公益项目,已成为深圳家喻户晓的文化品牌。该项目定位于社会各阶层市民,借助深圳音乐厅演奏大厅的专业舞台,邀请艺术家以讲演结合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让市民了解音乐知识、欣赏音乐演出。而创办于2009年的“音乐下午茶”则于每周六下午在深圳音乐厅金树大厅开放举行,将舞台交给深圳本土优秀演出团体,为逐梦艺术的学生等提供了宝贵的表演舞台。每逢周六,通过免费预约的市民可徜徉于这场开放式音乐会,人们可手捧一杯在金树大厅一侧购买的星巴克咖啡,也可随意倚墙而立,享受音乐带来的惬意午后。

除“美丽星期天”和“音乐下午茶”两大王牌的公益项目之外,深圳音乐厅还策划了“音乐伴你行”、“新春艺术节”等公益演出项目。如今,深圳音乐厅的各大公益演出品牌共举办了1000多场艺术水准较高的全免费公益演出,惠及观众约100万人次,且因影响力深远而屡获殊荣。

多元而丰富的演出平台,也需要更多热爱艺术渴望舞台的人才。为了更好地普及音乐艺术,深圳音乐厅于2019年创办了深圳首支以多民族文化为特色的童声合唱品牌——“深圳音乐厅多民族童声合唱团。谈及此处,郭肖兰表示深圳的合唱艺术有其根源,这种艺术形式更能锻炼孩子们的团体精神,有助于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而科学的教学系统更能引领青少年进入音乐殿堂,也促进了城市多元民族文化的交融发展。在深圳这座北京之外第二个囊括56个民族的城市里,深圳音乐厅多民族童声合唱团自成立以来,便登上了在音乐厅举办的多场重磅演出。今年10月,孩子们登上了龚琳娜的个人音乐会,合作后龚琳娜不禁竖起了大拇指,称赞孩子们“唱出了精气神”,并鼓励合唱团“希望孩子们能利用这个机会上台,传播好中国的音乐”。

严格管理+细致关怀,营造国内一流的观演环境

在深圳每逢演出日,人们走进音乐厅的二楼的金树大厅,身着统一制服、装束得体、举止优雅的场务人员早已列队站好,检票开始前,伴随着场务工作人员亲切整齐地问好,观众们便会自觉地聚集排队,依次通过安检、票检,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快速找到各自座位区域,有序落座。郭肖兰介绍,深圳音乐厅希望将好的文化体验渗透于市民观演前后的每一个细节。作为一座符合国际标准的现代化专业音乐厅,深圳音乐厅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将质量建立在细节管理上,从硬件到软件,都力争让观众及演艺人员感受到专业与温暖。

“不是只懂艺术就能做好文化艺术场馆的管理。”郭肖兰对记者表示,尽管音乐厅的工作常与艺术打交道,但落实到日常运营,还是要在科学的管理和对人性需求的细致体察方面下功夫。同时,无论多么完备的制度,最终还需要超强的执行力。自运营以来,音乐厅每场演出都配备了总值班经理,负责演出现场的指挥、调度,及时处理演出期间的突发事件。与此同时,常年的演出现场中,都能看到音乐厅领导班子的身影,进行现场督导、检查,确保各项工作准确到位。据介绍,音乐厅通过对标国际和实践摸索,建立了一整套高效完善的现场管理与服务机制。创立了国内文化演出场馆的多个“第一”,而优秀的管理经验也吸引了国内同行纷纷前来学习取经,其中不乏一些国内一线城市的知名剧院。

高雅音乐的演奏现场一向有着高标准的要求,一场完美的演出不仅需要演奏家的极致状态,也与台下观众的仪态举止不无关系。台上台下的珠联璧合,方能成就一台精品演出。对此,深圳音乐厅始终严格坚守符合国际惯例的规范与制度,如音乐厅在广东省内率先严格执行“非儿童专场,1.2米或6岁以下儿童严禁入场”的制度;严格执行检票制度及迟到观众曲间入场的制度;严禁与演出无关的工作人员在演出期间随意进入后台;未经艺术家许可,演出期间禁止拍照摄录等等。

音乐厅对现场的严格要求,同样有着人性化的细致关怀。例如,音乐厅在国内率先推出“留票柜”,方便市民留票,此举为众多国内演出场馆所效仿;定制儿童增高座垫,为观众提供座垫、保暖披肩的免费借用服务;建立物品遗失和寄存的高效管理体系;“美丽星期天”公益演出中,贴心地给低龄儿童及家长开辟单独的检票口和观演区;“音乐下午茶”公益演出中,设置“老弱病残孕专区”等等。今年疫情期间,深圳音乐厅迅速行动,升级了票务系统以满足观众实名制的入场需求,并为不便于网络购票的老年人特设了电话购票渠道。一举一动,皆见用心。

记者了解到,这些服务项目的设立,往往来自于音乐厅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的细心观察。郭肖兰表示,深圳音乐厅之所以能以细节暖人心,其法宝就在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她笑称,管理服务的水准“要做音乐厅里的‘五星级酒店’”。今年疫情期间内,音乐厅还为每个座椅加装了手机置物网架,为的是让观众存放随身携带的手机,以防止手机掉落产生的噪音。郭肖兰向记者介绍,别看小小一个网架,其位置、大小与容量也是经过多次试验而确定下来的,“正好放得下任何尺寸的手机,即便观众离场忘记带走,起身后椅座弹起刚好就能挡住网架的位置,能防止被别人随手拿走。”13年来,这样细致入微的管理服务让深圳音乐厅携手鹏城市民,共同营造出国内一流的观演环境,让前来演出的中外艺术家们对深圳观众的高素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星服务让艺术家“宾至如归”,回馈观众更好的演出现场

今年8月,著名指挥家张国勇来深举办讲座,他深情地表示深圳音乐厅的运营令他难忘,“每次来演出,都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张国勇特别提到,每场演出前,均有两名戴着白手套,举止优雅、仪表堂堂的场务工作人员站在上场门的背后,待指挥家表示已做好上场准备之后,庄重地拉开上场门,指挥家信步入场。“对于音乐家来说,门打开的那一下是很神圣的瞬间”,张国勇称,自己去过很多国内的很多音乐厅,能做到这一点的,深圳音乐厅是唯一一家。这源于多年前,张国勇率团去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演出的经历,一次演出机缘,他将自己在荷兰的感受告诉了深圳音乐厅的总经理,此后,优秀的舞台礼仪便在深圳音乐厅的舞台延续下来。

“让艺术家们感到被尊重、被重视,他们会以更好的状态回馈给观众。”郭肖兰说,在后台,音乐厅有着一套独家“待客之道”。记者随郭肖兰走进后台化妆间,发现席梦思软床、淋浴间、写字台、钢琴、按摩椅、挂烫机、暖水袋等等都一应俱全。据介绍,深圳音乐厅还按五星级标准为艺术家提供了一整套服务。例如,工作人员会在演员专用化妆间放置音乐厅总经理亲笔签名的欢迎卡;为每一位前来的艺术家建立“个人档案”,记录艺术家及贵宾的喜好等,为下一次的到来提供个性化服务。候场休息的艺术家如有需求,按下化妆间墙壁上的一键呼叫器,佩戴智能手环的后台工作人员便会及时出现。凡此种种,不胜枚举,更有艺术家表示,来深演出更愿意住在音乐厅的化妆间,而不是外面的豪华酒店。

基层工作不放松,让细节服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每到演出时间,年轻、清丽、知性的场务工作人员已成为深圳音乐厅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他们不但外形靓丽俊朗,而且热情大方,让人感受到音乐厅特有的温度。然而,这些场务工作人员绝大部分都是兼职人员,他们大多来自于深圳的大专院校。深圳音乐厅场务服务部经理刘玮向记者介绍,基层工作人员在提升观众体验、传递爱与快乐的感受上,是最直接也是最前沿的。即便是兼职工作者,从面试到上岗也需要经过7个流程层层筛选,兼职场务人员必须完成音乐厅价值观、制度、上岗实操培训等岗前培训并通过考核后方能正式上岗。为解决兼职人员流动性大的问题,深圳音乐厅创设了面向兼职员工的管理平台——伙伴家园。

记者走进深圳音乐厅场务服务部,发现满满的工作守则和问题处理方式,都按照音乐厅的各区域划分为数大门类贴于墙上。金树大厅、内门岗、外门岗、小剧场、寄存处、大厅指引处等区域各不相同。记者细细看去,守则包含工作内容、工作标准,乃至标准用语都有罗列,已然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在迎宾组的服务礼仪方面,音乐厅也在实际培训之外,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固定下来。记者进一步向前探索,整齐悬挂着的场务工作制服映入眼帘。成立至今,音乐厅的场务制服已更迭数代。如今,新版制服即将启用,面料上印有音乐厅logo的新版衬衫也已整烫挂好。刘玮告诉记者,即便是工作服,音乐厅的领导同事也都在细节处亲自上阵,小到领子的高低,大到面料和版型的选用,大家都以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与体验建言献策,协助设计出更美观实用的工作制服。所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正是因为这样的执行力,深圳音乐厅培养了“自信、阳光、好学、担当”的场务服务员工队伍,为观众和艺术家带来了更好的场馆体验。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是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实施“文化创新发展2020”的收官之年。对此,深圳音乐厅总经理郭肖兰表示,文以化人,艺以养心。十三年来,深圳音乐厅始终坚持做高雅艺术普及教育的引领者,让艺术走进大众,让大众走进剧场。未来,深圳音乐厅工作者将继续以专业和坚守,丰富深圳人的文化生活,提升鹏城的人文魅力,让这座城市因经济而盛,因文化而久。

编辑 刘桂瑶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锐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