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评 | 关爱的暖风,处处温暖着深圳人的心窝
读特评论员 王玥
2018-02-07 07:49

2月6日下午,第24届"深圳是我家"新春系列文化活动在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市委书记王伟中、市长陈如桂来到活动现场,与200多名各界青年代表欢聚一堂,看演出、包饺子、发新年礼包,共迎狗年新春、共话发展。

一座城市能给人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一座城市能否让漂泊的人们萌生想要扎根的欲望,除了取决于这个城市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生活环境等"硬件"条件,更取决于这个城市的温度,取决于这个城市能否带给人获得感,归属感,幸福感。

深圳是一座年轻的移民城市,同时也是一个有温度,有人情味儿的城市。"来了,就是深圳人"不只是一条处处可见的宣传语,而是体现在市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自2003年起,深圳以扶弱帮困、权益保障、解决群众密切关注的生产生活问题为核心,每年开展一系列关爱行动。如今,关爱行动越来越注重实效,注重提升行动影响力,注重突出文化内涵,为这座五次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城市写下温暖注脚。

今年的新春关爱行动以"爱在深圳 情暖鹏城"为主题,在1、2月集中开展七大板块1025项关爱活动。"新春关爱·感恩慰问""新春关爱·来深过年""新春关爱·文化福利""新春关爱·志愿服务""新春关爱·温暖回家""新春关爱·网络公益""新春关爱·特别关注"七大板块齐头并进,展开了一幅温暖和谐的新春关爱画卷。

丰富多彩的关爱行动,形式多样的春节特色活动,正逐渐改变着人们长久以来"过年期间的深圳就是一座空城"的刻板印象,越来越多年轻人愿意留在深圳过年,接父母来深、"反向春运"的概念也渐渐被年轻人所接受,深圳的年味儿也越来越浓。持续了15年之久的关爱行动,让来深圳打拼的年轻人在这座城市中渐渐找到了"家的感觉"。

多年来,连绵不绝的关爱行动,把"关爱·感恩·回报"镌刻在城市的精神坐标上,让深圳人的心贴得更近,更形成了"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关爱精神和"助人者最乐、行善者最美"的观念。深圳是创新之城,也是关爱之城,这两个属性的结合使得深圳把公益事业也“玩”出了新花样,一系列"互联网+"的公益活动,充满了深圳特色。不久前,"家书回家 深圳团圆"活动正式启动,通过网络写家书,成为深圳今年最流行的一种拜年方式。新春关爱行动还将举行百色、河池网络扶贫行动,联合社会爱心机构开展"直播间"项目,邀请深圳及全国的"名特优"教师开展公益公开直播课,打破地域、时间限制,使优质的师资发挥最大的辐射作用,推动扶贫扶智工作。"爱心年夜饭"还计划与美食平台合作,联合深圳餐饮企业,为特困家庭众筹"爱心年夜饭",丰富年夜饭的菜篮子。

2018年深圳的冬天有点冷,而关爱的暖风,处处温暖着深圳人的心窝。怎样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人民享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深圳正在用自己的行动书写让市民满意的答卷。

见习编辑 陈湛杭

(作者:读特评论员 王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