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牛津笔记》的十个理由
深圳晚报记者 姚峥华
2021-01-05 17:13

《牛津笔记》这本书出版后,书界一片叫好。为何,一是作者的实力担当,书中有料;二是作者的交游甚广,人脉资源丰富,捧场者多。

作者张力奋是上世纪 80 年代初复旦新闻系的学霸,毕业后留在复旦任教,后考取公费到英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先进 BBC 工作,后受聘于 FT,成为 FT 中文网创刊总编。2015 年,他重回复旦任教。《牛津笔记》是他 2017 年到牛津大学访学一年的观察和思考。

这本书我连读了两遍,发现真有意思。从私人角度,给出十个推荐理由。

第一个理由,英国。这个国家对世界近代制度文明的贡献,至今还居功至伟。不管争论如何,大家还是有一个共识,今天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依旧生活在英国制度的影响下。书中收有 1215 年《大宪章》的原件,这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石。是议会制度化开始,是西欧宪政史起点。被看做国民自由和人权的起源。一切有章可循,按制度来。最身边的例子可以看到,新学院院长将 16 岁的中国老狗千辛万苦带回学院,被学生质疑院内养狗的合法性,于是院长拿出时间,花大功夫,在院史档案中找到一宗先例。有例可循,便是合法。

第二个理由,牛津剑桥。牛剑两院的灵魂是学院制。单牛津就有 38 所学院,6 所学堂,这些学院出身各异,贫富有别,性格也不同。因资源的不平等,富学院和穷学院在师资方面也有很大差别。这里边有钱钟书呆过的学院,有撒切尔夫人毕业的学院,有英国现任首相约翰逊的学院。

张力奋的日记围绕着学院展开,院士的吃饭权是终身的,即便荣休,只要学院在,就有一只铁饭碗。而踏足草坪则代表了特权和荣耀。我记得去年到剑桥拜访麦克法兰教授。在他带领下堂而皇之穿过学院的大草坪,到学院餐厅吃饭。看来也是与有荣焉。

第三个理由,日记体。这是此书最大的亮点。因了这种体裁,既有时间性,又有现场感,还有真实情感的处处流露。比如有一天张力奋回忆 1984 年在复旦大学读书,时任美国总统里根到学校讲演,他在第六排就座。这一接触打开了他的眼界,产生往外走的影响。而这一年他读了《1984》,从奥威尔又进一步联想,一直想到国门打开,思想松动,想到中国的公司元年 …… 在日常琐碎中,延展出历史、文化、政治、学术及思辩。令人轻松中又感到厚度、温度、力度。

第四个理由,作者本人出身于媒体,有新闻从业者的敏锐。他一直关注英国媒体,《泰晤士报》、《卫报》,甚至已不出纸版的《独立报》,他自己也曾任职 FT 中文网创刊总编。在日记中,大选、脱欧、社会转型,知识界思想动向、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研究都是关注的话题。国际上的大事,身边的小事,均有即时的反应,并不因时空阻隔而让人有违和疏离之感。

第五个理由,文笔坦诚,不造作,不雕凿,不故作姿态,没有学院腔。看作者的文字,就像在面对面与你交谈,当然,也像自说自话。很多细节都真实记录,比如买袜子,要买同一种颜色的,哪怕坏了,其他的也可以配对。带礼物出国送人,既减重又要特色兼顾,便首选中国手工剪纸。刚出国时,他的英语并不好。于是下苦功夫,跟一位英籍教授学发音,练就一口纯正的英式英语,张力奋分析说,英语不好,是因为我们缺乏清晰的思辨语言,所以这也让他下决心在中文中寻找更诚实的表达。

第六个理由,作者淘旧书,泡图书馆,对书有一种深切的爱。二十多年间,他从旧书摊淘得的好书上千种,如 1150 英镜成交的霍布斯著作首版;还有旅英作家蒋彝的旧书,张力奋喜欢他的插画,童心弥漫。这些旧书里边有主人签名、赠书留言,读书笔记,夹在书中的家信、剪报、帐单、收据,都是陌生人的生命细节。他每天骑车跑图书馆查资料,博德利图书馆馆藏就有 1200 万册,仅次于大英图书馆。笔墨间蘸满了书香,令读者翻阅中多了温馨的回响。

第七个理由,浓浓的父子情。张力奋和父亲的关系是多年父子成兄弟。因他母亲久病,他身在海外,亏欠父母和妹妹很多。所以等母亲去世后,父亲退休,他对父亲的补偿,就是陪他四下旅行。这些年竟走了 20 多个欧美亚国家。日记中对父亲海外游的趣闻记录,展现一片孝子深情。我也每每对照反思自己,做为子女,我做了多少?

第八个理由,写日常的平凡心。既然是日记,每天除了人事物,当然还有吃喝拉撒睡。日记中免不了英格兰早餐,咸肉,土豆饼,香肠,全麦面包,还有逛 TESCO 超市和露天市场。细细碎碎,连微雨过后鸟儿在歌唱都如沐清风,而听海顿的《F 大调弦乐四重奏》,便觉得那是大学的声音。

第九个理由,里边提到汕头大学。张力奋说自己去过国内很多大学,建筑虽庞然大物,但与大学没有骨血之缘。惟两处例外。其中一处是汕头大学图书馆,台湾建筑家陈瑞宪设计,既现代又中国,概念取自中国线装书,外观造型有线装书的味道,内部空间有传统书院和园林的意象。是一个世界级的图书馆。他甚至还说这个图书馆是你多留一天的美好借口。身为汕头人,我闻之一惊又一喜。因为我都不知道有这么一处世界级的所在。

第十个理由,这是一本中西文化之书,以个人的经历为经,以时代的发展为纬,纵横交错。从一年的实录,跨越时空三四十年,有知识、有掌故,有趣闻,有见解,有人与事背后的历史叙述,更有当下的现实思考。你可当做留英指南,但它更是一本"走向世界丛书"的当代版。著名出版家钟叔河先生刚过九十大寿,我想,或许可以把这本书当做礼物,祝钟老生日快乐。

《牛津笔记》

张力奋著

学林出版社 2020 年 9 月

编辑 冯进容

(作者:深圳晚报记者 姚峥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