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报业集团精准扶贫 河源雅色近七成贫困人口脱贫

​读特记者 陈海峰 通讯员 薛明地 文/图
2018-02-04 09:17
摘要

扶贫不止步于脱贫对口帮扶是深圳报业集团对雅色的责任与使命,但在扶贫者的心头,扶贫的目标,并不仅仅止步于脱贫。

1月17日,深圳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媒体记者采访团赴雅色采访。

“助力精准扶贫,贡献媒体力量。”深圳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媒体记者采访团,1月17日上午来到雅色。记者一行穿过由两棵“古树”构建的“雅色月光”拱门,抬眼望去是美丽的越王山,沿途是新修的桥、拓宽的路,远处的田野里,还有跟着老师在写生的村小学生,好一个画里水乡、艺术雅色。自2016年5月深圳报业集团扶贫工作队进驻以来,这里的风景,贫困户的生活,一如月亮的脸,悄悄地在改变……

水乡不再怕百年一遇洪水了

记者一行首先去贫困户钟仿明和赖绍化家里探访,其间必经沙河桥。仅仅在去年夏,这座桥还是危桥,桥面低且桥身破损严重,曾经有过孩子在桥上被洪水冲走的不幸发生,以至村民们觉得这条桥晦气,清澈的河水里流淌着伤心的泪。尤其是雨季,孩子们上学都得绕行好几公里,不敢从这里经过。

2017年8月9日,沙河桥、大坝桥(村里有两座危桥)同时开始重建,由深圳特区报、深圳报业集团旗下四个基金,并联合香港祥祺集团、轩鸿基金等社会力量共同出资修建,如今这条桥上又充满了孩子上下学途中的欢笑声。负责承建两桥的三泰集团相关人士称,以桥梁的稳固度,就算百年一遇的洪水也没问题。

正如村民所称道的,两座危桥如今变身为“幸福桥”;记者一行脚下行走的则是“阳光路”,这是深圳报业集团与晶报合作捐建的;而沿着“阳光路”分布的,是深圳报业集团捐建,由金风帆物业公司承建的8公里路灯;随即而来,就是记者刚刚经过的“雅色月光”门楼,这是深圳晚报和深圳金色月光养生集团捐资兴建的,别致的取材、造型、雅致的名字,刚好与艺术雅色相契合;再往后,村委大楼的扩建也动工在即。

修路、建桥、点亮路灯,这一系列工程,既是基础设施,更是民生工程。得益于这些设施的改善,村民们告诉记者,现在不管是下雨天还是大晚上,他们都喜欢出来串门,乡亲们走动得频繁了,脸上的笑容多了——雨天不怕泥、晚上也不怕黑。

近七成贫困人口脱贫

据介绍,2016年5月,雅色村经识别认定贫困户28户贫困人98人(因有五保户老人去世等原因,如今为25户贫困户85人),主要致贫原因是病残和缺乏劳动力,村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年收入仅有1万元。

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深圳报业集团累计自筹资金向雅色村投入580.58万元,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发展生产、改善民生等54个项目。2016年度,雅色村40%的贫困人口脱贫,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45000元;2017年度,深圳报业集团通过投资入股江东新区产业园150万元,给雅色村有劳动能力的16户贫困户每人每年分红4000元(连续6年),村集体分红年增收75000元(连续20年);集团还统一给每户发放100只鸡苗和饲料;各单位党支部又一对一帮扶贫困户养鸡、养鸽子、养牛等,雅色贫困户每人平均收入超过脱贫标准,至今年雅色村累计有近七成贫困人口脱贫。当年11月,河源市委书记丁红都到雅色调研时表示,“深圳报业集团帮扶有创新有特色有成效。”

记者采访发现,每一户脱贫的背后,各有不同的精彩。钟仿明靠养鸽子脱贫,金风帆物业公司为他引进光明农场优质种鸽120对,扶贫队送给他的100只鸡苗。夫妻俩都勤快肯干,再加上一家四口每人每年4000元的股份分红,他家早把贫困线甩得远远的了,他这才有心思去修缮祠堂,关照精神世界的丰满;赖绍化多年备受病痛折磨,报业集团印务公司筹钱为他治好了病,一个完整结实的劳动力回来了,他依靠养鸡,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对钟兆强父子来说,脱贫远不是生活的目标,他们正在追求一种更有质量和尊严的生活,深圳特区报综合办党支部为他儿子钟杏文解决了一应学费问题,如今钟杏文正在念大学,钟兆强称,他希望儿子“学好、成才。”——这也是扶贫者关心和关注的。

扶贫不止步于脱贫

对口帮扶是深圳报业集团对雅色的责任与使命,但在扶贫者的心头,扶贫的目标,并不仅仅止步于脱贫。去年11月,深圳报业集团2017雅色扶贫工作现场会召开,集团党组书记、社长陈寅表示,报业集团要走出一条艺术扶贫的特色之路,要做得更加出色,力争完美。

如今的雅色,正在这条特色之路上越走越欢。

就在采访前夕,由深圳报业集团旗下深圳文博会公司组织的第二期美术培训刚刚结束,这是深圳报业集团艺术扶贫雅色的题中之文:去年5月,雅色“艺术家创作基地”成立;定期组织来自全国及深圳本土的艺术家往雅色写生创作;定期为雅色小学学生提供艺术培训……

去年5月的第十三届文博会上,首场“艺术扶贫公益专场拍卖会”举行,在深圳市关爱基金下,“文博会艺术扶贫专项基金”(下称艺术基金)成立;9月,文博会公司再次组织“深圳报业集团第二届艺术扶贫名家作品及雅色扶贫培训成果展暨公益拍卖会”。迄今,通过拍卖、认购等方式,艺术基金已募得120多万元,雅色村的艺术扶贫有了“第一桶金”。

进入村口,有一处古民居吸引了记者一行的极大关注,古民居面前隔着一方月形池塘,两棵茂密的老树,就是满眼金灿灿的稻田。扶贫工作队队长黎小强介绍称,这片古民居正要改造为民宿,打造成艺术家心仪的创作基地。

编辑 刘彦

(作者:​读特记者 陈海峰 通讯员 薛明地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