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常思思:跨界融合,用歌声“跳起春天的芭蕾”
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锐 文/图
2021-01-04 23:04

“来深圳开音乐会,十几年前就有过这念头,这一次终于要成真了!”日前,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常思思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难掩兴奋。她告诉记者,自己的独唱音乐会——“春天的芭蕾”即将于1月7日在深圳音乐厅举行。常思思将自己出道以来的诸多代表之作,以及创新艺术尝试曲目融入其中,以钢琴伴奏和纯人声撑起这场“不插电”音乐会。

民族唱法融入花腔技巧,用歌声跳起芭蕾

常思思

一直以来,常思思以清新独特,明亮华美的演唱风格活跃在舞台上。早在2008、2010年,她就曾连续两次获得中央电视台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民族唱法铜奖第一名;2009年起,连续三年登上春晚舞台;2011年荣获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民族唱法金奖;并曾在国家大剧院举行独唱音乐会;2012年演唱的《如意东方》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在民族声乐中融入花腔技巧,为民族声乐拓展新路,成为了她在艺术之路上成功迈出的探索。此次音乐会,代表作约占演出曲目的一半。她将以代表作《最美中国》拉开音乐会帷幕,《问春》《玛依拉变奏曲》《春天的芭蕾》等作品也将一一唱响。一直以来,《春天的芭蕾》成为了与常思思紧密相连的一个符号,她也表示十分乐于接受由观众定义的这种关联,“这首歌就像我的孩子,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作品。”

常思思

对此,常思思邀请了自己的好朋友、钢琴家邓垚作为演出的艺术总监,并担任钢琴伴奏。“只用一台钢琴,不插电、不扩音,这本身就是对演出艺术水准的一种体现。”常思思表示,在深圳音乐厅十分优越的演出环境中演唱,对演唱者来说有其难度,“钢琴伴奏不像交响乐,无法烘托起更浓厚的情绪,也无法掩盖演唱中的瑕疵,这样的环境下更加考验歌者的声音素质和情绪,也能将歌者的专业程度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下半场中,常思思融入了艺术歌曲《玫瑰三愿》,德沃夏克的歌剧《水仙女》中的咏叹调《月亮颂》,以及格外考验花腔女高音功力的歌剧选段《纸醉金迷》,据悉,这首高难度曲目是常思思特别为深圳准备的首唱曲目,也是她在唱法上的又一次突破。

以民族声线吸收多元演唱风格,在融合中拓展艺术边界

常思思演出照

从2014年至今,常思思转型流行,并与时尚相混搭,陆续发布了流行作品《BORN》、《蝶梦花》等,也经常活跃在国内外各大秀场及音乐会的舞台上。例如,她曾在《我是歌手》的舞台上助阵张信哲,2020年北京卫视跨年冰雪盛典上与林志炫“神仙对唱”,不仅如此,周杰伦、方文山、李泉等流行音乐掌舵人也曾与常思思有过充满新意的合作,不同的曲风与概念,让如今的常思思更加多面。

常思思坦言,作为一名乐于跨界的歌者,并不是如人们所想“什么都能唱”。她表示,在已经建立的民族演唱风格基础上,以自己的声线吸收美声、流行、歌剧的演唱风格,与其说跨界,倒不如说是在融合中发展。

在与其他唱法的学习与磨合中,常思思表示自己还尽可能地感悟不同的表达方式,学习不同的音乐制作模式,而“不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发声的机器”。

“比如,民族声乐需要的是‘大线条’、‘大情绪’,只要把声音唱得好听婉转,情绪处理得统一得当,往往一个小时就能录好一首歌。但流行音乐是要在棚里磨出来的,有时候一首歌要磨几个小时,找感觉。”两种唱法、情绪韵律、制作模式完全不同的演唱方式,让常思思在不断“突破天花板”的探索中提升了艺术的修养和多元性。

首次来深举行独唱音乐会,常思思与深圳的“不谋而合”

常思思演出照

对于这场首次在深举行的个人音乐会,常思思在其中加入了岭南风情和特区风韵,例如完全用粤语演唱的《万水千山总是情》,以及由印青谱曲,田地填词的《南方以南》。与男高音歌唱家,深圳歌唱家协会副主席李源伟、深圳歌剧舞剧院青年男高音歌唱家马腾的合作,也为这场演出印上了深深的“深圳印记”。

常思思曾多次来深演出,此前,她就曾受邀献唱深圳第26届大运会的开幕式演出,并多次登上深圳音乐厅的舞台,与深圳交响乐团合作演出,她表示,每一次合作舞台,她感到十分享受。常思思表示,自己既具备传统经典又多元的艺术表现方式,与深圳的气质不谋而合,“深圳这座包容的城市,文化蓬勃发展,更具包容性、开放性。我很期待能跟深圳的观众以独唱音乐会的方式碰面!”

编辑 刘桂瑶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锐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