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三个月的第七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正在火热进行中。近日,由万科集团旗下深圳市万村发展有限公司举办的“万村论谈”拉开帷幕,主办方邀请来多位国内知名的规划设计界大伽,他们围绕城中村的价值和改造的思路发展精彩观点。与此同时,由万科主办的“都市实践:城中村的实践、研究与理想”也在深南道68号天际美术馆V-Gallery同步开展。
自2017年12月15日深港双城双年展在南头古城开展以来,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前来参观,通过参观,游客们会了解一个国内最年轻的城市是如何把一个年代久远、历经沧桑的古城保留下来?新城和古城又是如何和谐共生共存的?从而对本届双年展“城市共生”的主题有更深刻的理解。记者在南头古城采访时,随处可以看到外国友人的身影,在他们眼里,深圳的高楼大厦不足为奇,更令他们感兴趣的是,这些高楼大厦是如何与古老而富有历史感的建筑融合在一起的。
在此次“万村论谈”上,与会嘉宾观点鲜明而犀利,他们通过深度挖掘城中村内涵,发现城中村的美。有嘉宾认为,城中村更新确实有个体、企业和政府等多种实践模式,但核心问题都将是社会空间的建构或重构,城中村最大的价值不是物理空间,是它的社会空间结构和物理空间结构高度自发融合的状态。
规划专家张宇星以“城中村朋克之未来美学”为题,将城中村之美透过艺术与哲学的显微镜进行放大,罗列出城中村的十个美学基因。在张宇星看来,城中村之所以美,是因为它将不相干的事物集中在一处,自我繁殖再反射到现实世界中,形成具有未知性,充满神秘感的新美学状态,如朋克一般,由简单悦耳的主旋律和三个和弦组成,并具有极强的参与性。他提醒大家,“我们所做的任何具体实践,都应该跟美学、哲学关联上,才具有未来价值。”张宇星表示。
万科集团城市研究院院长钱源也通过三句话总结了城中村的意义。他说,第一,城中村很重要,深圳城中村拥有巨大的灰度,所以它有弹性,有弹性才有可能;第二,城中村的公共设施亟待完善,当有耐心等待实践成效的玩家系统性地介入,它才能变得更好;第三,如果深圳有可能变成21世纪伟大的城市,我们必须善待城中村。19世纪的巴黎,许多文学家、艺术家都聚集在破旧的顶层阁楼里,这才形成了巴黎的厚度。历史人文、山川河流是一个城市的根基,城中村在历史上对于深圳的意义也正是它的厚度所在。
URBANUS都市实践创建合伙人、本届双年展总策展人之一的刘晓都从士绅化的角度对城中村的变化进行了解读。他认为,在城中村更新的过程中,人情在更换、社群也在更换,而这变化的过程,正是所谓的士绅化的过程。常见的一次性的士绅化,事实上是造成了许多危险的断层;而包括万村模式在内的可行的介入方式,或许就是将整个城中村士绅化的道路放缓。
在“万村论坛”举办的过程中,万科公共艺术季第二大展览——“都市实践:城中村的实践、研究与理想”也同步开展。该展览以“三大轴+两大环”相交织的展示形式进行叙事,呈现包括都市实践事务所在内的8个有关“城中村”项目,万科新课题“万村复苏”作为展览的特别单元也进行了展示。
编辑 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