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对键”永远取代不了“面对面”

读特评论员 邓辉林
2018-01-28 10:27
摘要

走出闭门臆想、向壁虚构的境地,到沾着泥土、带着露珠、冒着热气的基层一线去,才能真正接上地气,从而让建议、措施切合基层实际,把工作做到基层急需处,做到群众心坎上。

“经常下去转。”对记者是金句,对人大代表来说同样如此。1月26日下午,省人大代表、省长马兴瑞在参加深圳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人大代表要经常下去转、广泛听意见,才能使我们的工作做到真正接地气、以人民为本。

经常下去转,说的就是常往基层走。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发达,一些人已经习惯了在网上了解社情民意,将网络舆情等同于民意反映,有意无意忽视了“常往基层走”这份职责。

“一网知天下”的想法或做法, 其实并不符合实际。尽管移动互联网技术能让用户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终端畅通无阻地接入互联网,使用户发出的信息在瞬间传遍互联网,但不可忽视的是,有些企业、社区、学校等基层单位在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并未在互联网上得到反映,而是成为了互联网世界“沉没的声音”。

只有“经常下去转”,深入社区、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走到群众中间,才能打捞起“沉没的声音”,掌握基层的真实情况。马兴瑞在参加深圳代表团审议时谈道,“我开车去大鹏半岛转过,进不去,出不来。”这样的体验不是听汇报听来的,而是只有到实地调研才有的。走出办公室,到现实的发展实践中去,到热火朝天的一线去,到群众智慧最集中的基层去,才能全面地了解真实的民意,把准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从而进一步广征民意,出台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举措。

“键对键”,永远取代不了“面对面”。习近平总书记曾谈道,作家柳青在陕西省长安县皇甫村蹲点时,能够知道中央或省的一个文件发下来,他的房东老大娘是哭还是笑。哭或笑的表情呈现,只有在面对面敞开心扉的交流中才看得清楚。多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到群众中去,才能了解基层冷暖、洞察一线实情、深知群众喜忧。

如今,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十分时兴,这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可喜变化。但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并没有办法对不爱在网上发言的人、不会在网上发言的人如老年人等群体施以“读心术”。只有在带着温度的面对面交流中,一些在网上甚少表达的民意才能被倾听和了解到。

现实的丰富与复杂,远远超过从网络上看到的那些信息。走出闭门臆想、向壁虚构的境地,到沾着泥土、带着露珠、冒着热气的基层一线去,才能真正接上地气,从而让建议、措施切合基层实际,把工作做到基层急需处,做到群众心坎上。

编辑 李宇婷

(作者:读特评论员 邓辉林)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