咆哮-狂暴-尖叫的“西风带”!是晕成企鹅?还是吐成狗?

2018-01-26 16:49
摘要

请自行想像,在南美洲最南端乌兹怀亚的火地岛和南极大陆最北端的南极半岛之问的德雷克海峡,茫茫海天,没有任何陆地阻挡盛行西风和洋流,致使这里的风暴巨浪恶劣得无以复加……刚登上奥特琉斯号,提心吊胆的大家就冲到医疗室要晕船药。

出发前的乌兹怀亚港口风平浪静。

进入南极必经的一道“鬼门关”,就是穿越德雷克海峡(又被称为“魔鬼海峡”)的狂暴西风带!

记者这时的GPS 位置:56°41.9'S,066°26.8'W。

下面是科普及恐吓时间:

话说,在南纬40度至60度附近,有一个环地球低压区,几乎每天都是狂风怒号,犹如狮子咆哮。常年狂刮五六级的西风和四五米高的涌浪,7级以上的大风天气全年每个月都能遭遇7—10天,这个有名的南半球西风带,被恨称为“咆哮40度”

而南纬50°到60°之间的海域,则是“狂暴50度”!这里常有比咆哮40度更强烈的风暴与大浪!

南纬60°到70°之间的海域呢?被称作“尖叫60度”!请自行想像,在南美洲最南端乌兹怀亚的火地岛和南极大陆最北端的南极半岛之问的德雷克海峡,茫茫海天,没有任何陆地阻挡盛行西风和洋流,致使这里的风暴巨浪恶劣得无以复加……

准备穿越“魔鬼海峡”。

来时,船长说:“我们运气好极了!”

刚登上奥特琉斯号,提心吊胆的大家就冲到医疗室要晕船药。据说探险船上为西风带准备的晕船药要比一般的药剂量大、效果强。

船医汤姆(Tom)给大部分人贴上了防晕耳贴,说是四个小时之后才生效,效果可持续40小时。船舱间过道的扶手上,都夹上了密密的呕吐袋备用。

结果……这一晚过得很非常平静,第二天也没有暴风和大雨。准备全身心投入酸爽体验的记者没有贴药吃药,竟然也没有晕晕的感觉。第三天早上三点钟,记者竟然还等到了初升的南极朝阳。

透过海浪留下盐渍的舷窗,凌晨3点,记者看到了南极的朝阳。

船长说:“我们运气好极了!”

归时,“尖叫60度”的考验终于来了!

人生总是起起伏伏咯。待到返程时,狂风在暗笑!

当时记者所处的GPS 位置:60°32.4'S,061°09.9'W。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整艘船已经随着巨大的涟漪,滚动摇摆。

这是一个非常安静的40小时,什么药都不管用了,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床上平躺睡觉防晕防吐。人迈起步来就像踩着棉花一样,跌跌撞撞,虽然已经提前安放好各种物品,还不断有小东西从床上滑落……

窗外已是白茫茫一片浪打浪!

饭时餐厅里空荡荡的,只有几个像记者一样神经大条的家伙在喝粥、啃榨菜、吃方便面汤。船员只好把苹果和饼干一一送到房间给吐得不行、吃不下饭的船友充饥。

有一个流行颇广的关于晕船的顺口溜是:“一言不发,二目无神,三餐不吃,四肢无力,五脏翻腾,六神无主,七上八下,久(九)卧不起,十分难受!”就是西风带上我们真实的写照。

好吧,南极就是这样欢迎我们和挽留客人的!

穿越过魔鬼海峡,就投入蓝色星球!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