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首届滴滴2018智慧交通峰会在北京举行,峰会现场滴滴发布了一体化城市智慧交通解决方案——滴滴交通大脑。在会议现场,作为全国城市智慧交通建设的先行探索者,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副局长陈显东介绍了深圳智慧交通目前的建设情况。
作为全国车辆密度最高的城市,目前,深圳车辆保有量已达到328万辆、每公里的密度为510辆,城市交通管理面临巨大考验。近年来,通过精细管理、科技驱动、联合创新,深圳在智慧交通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据介绍,近两年来深圳先后组织实施了七条潮汐车道,10个借道左转路,16个左转待转路口,26个可变车道。组织实施了全国首条快速路,全国首条快速路自动化潮汐车道,全国首条遥控护栏潮汐车道。建立了首个新型组织示范区,首创左转待转和小可变车道交通组织。组织了实施全国拉栏式交通通行车道,在深圳市设立了全国首个网约车上客车通道,此举有效解决网约车在机场随处停放慢行慢时、上下客等问题,成功打造网约车管理的深圳模式。
在构建城市智慧交通方面,深圳通过顶层设计感知建设数企平台等方面的探索,一方面突出顶层设计整体规划绘制智慧交通一张网。暨中电科、华为深圳城市交通中心等联合开展深圳市智慧交通顶层设计,从全局的视角描绘建设蓝图,设计总体框架启动城市智慧交通建设。实现数据和交通管理深度融合、分析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
另一方面侧重智能感知搭建平台,以建设高清电警、高清卡口、鹰眼、4KS指挥系统、三维地图场景叠加等实现了空体一体实时监控,全程支撑了一线民警规范高效的执法。在传输通道方面,为了保障科技场景和信息化应用和智能交通大数据系统的运行需要,同时考虑交通大数据处理的时效性和高效性的要求,利用OTN的技术率先在全国统一承载、语音、视频、存储等数据业务的光传输的网络。
在支撑平台方面,深圳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核心技术,整合勤务、卡口、PDA等各类基础资源搭建横向战略性的交通管理平台,纵向建设智能智慧化的科技场景和应用体系。从基础建设、信息化引领建设、运营管理三个层面,搭建试运营架构体系,规划建设了六个存储集群,实现多类型数据灵活储存和资源整合共享。其中网络核心带宽达到800G,为空体实战一体化的深圳之眼提供了强大的网络。与此同时,通过大数据建模200余个运维,监管所有的设备全面提升交通科技智慧化水平。
编辑 黄子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