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科研载体持续落地,光明科学城未来更光明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奋强
2020-12-31 12:30

时光飞逝,岁末临近。光明科学城·2020工程生物创新大会12月19日在光明区文化艺术中心举行,会上,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这是我国合成生物领域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会议,也是深圳市、光明区和中科院深圳先进院一同打造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合成生物创新交流平台。

此次盛会是光明科学城紧扣科技发展脉搏、抢占发展先机的又一个有力例证。

即将过去的2020年,注定是个不平凡的年份。

这一年,世界风云激荡。这一年,人类始终心怀光明,在坚韧中前行。

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光明科学城立足全球视野、服务国家战略,坚持“科技引领、开放合作、统筹协同、辐射带动”的原则,以世界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为核心,以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交叉研究为主攻方向,以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工程为抓手,以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为保障,一年里稳步向前,拾级而上,迈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

光明科学城是全国第4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也是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是深圳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提升源头创新的核心引擎,规划面积99平方公里。

年初,《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光明科学城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的若干意见》发布,为光明科学城这个核心引擎的全速运转拧紧了“发条”。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光明科学城坚持装置集聚,牢牢抓住大科学装置建设这个“牛鼻子”,依据定位,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入一批重量级的科研载体。

6月18日,深圳湾实验室正式入驻光明区高科国际创新中心。该实验室将围绕生命信息、生物医药和医学工程三个方面,承担生物医学前沿领域研究,解决人口与健康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研究院计划五年内建设200个科研团队,引进2500名科研人员,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正在积极加入。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8月18日,深圳光明科学城综合粒子设施研究院首栋建筑开工建设,标志着光明科学城大科学装置集群建设从“规划设计”进入到“实施建设”阶段。该设施是深圳市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光明科学城面向高新技术产业需求规划布局的标志性、稀缺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由深圳先进院深港脑科学研究院负责运营的脑解析与脑模拟大科学装置以及合成生物研究装置两大项目建设快马加鞭;现代科技创新必不可少的超级计算机项目国家超算深圳中心二期,也落户光明科学城,并于2020年年底开工,其算力水平处于全球领先位置。

此外,光明科学城大数据中心已纳入深圳市首批新型基础设施项目表;深圳市神经科学研究院确定选址云智科技园;石墨烯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正式成立……

这些科研载体的引入,不仅助推光明各项产业发展,还为整个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的产业发展提供基础创新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要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为抓手,加强与港澳创新资源协同配合”,这为光明科学城建设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总书记提到的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批复意见,指的就是光明科学城。

今年以来,光明区积极加强与港澳创新资源协同配合,重点打造深港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吸引港澳人才前来创新创业,推动港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首期5000平方米现已投入运营,已审批通过17个申请入驻项目,有效推进深港科技合作进程,促进深港澳三地青年交流。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还殷切希望,“要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新动能,提升新势能,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光明科学城将自觉承担起这样的责任与使命,争做深圳参与未来科技竞争的第一艘“冲锋舟”。

迎面而来的,将是科技创新的海阔天空与春暖花开。

编辑 姚静霞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奋强)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