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结对帮扶,南山德保一家亲。”12月19日,在深圳市南山区教育精准帮扶总结大会暨跨区域教育联盟联席会议上,德保县委教育工委书记李进激动地说,“期待继续构建两地教育共同体,结对帮扶永结不断,交流合作深入开展。”
自对口帮扶广西百色德保县以来,深圳市南山区制定《南山区教育精准扶贫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科学推进实施包括办学条件改善、学科课程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干部跟岗挂职、学生实习就业等领域的教育对口帮扶实践,既扶智又扶志,既“输血”又“造血”,不断提升德保教育发展动能。
德保县城关镇南山小学每间教室配置有一体机多媒体教学设备,全部接通网络系统。这是老师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孩子们上课。
改善办学条件 助力山区学子逐梦
“南倚高标感深圳善士慷慨解囊功德铭当代,山延峻秀励德保学人飞扬逐梦豪迈铸将来”,德保县城关镇南山小学校门上的一副对联彰显了南山德保两地情谊。
南山小学是一所由深圳市南山区投资援建的移民安置小区配套小学,学校于2018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首批招收一年级学生183名;至2020年秋季学期,学校开设2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35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686人,易地搬迁子女493人。
德保县城关镇南山小学,课堂气氛活跃。
“学校的创办,家长们感触最深。从不适宜居住的地方来到县城,在这里给予他们孩子一个教育的保障,政府扶持力度很大,还得到南山亲人的帮扶,幸福感满满。”南山小学校长罗艳说。
据了解,南山小学有效缓解了德保县城区小学学校过少、学位不足和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日益增强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消除了城区学校“大班额”,同时解决了德保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老乡家园移民安置小区适龄儿童的“就近入学”问题,促使德保县75个贫困村的移民贫困户直接受益,受益贫困人口约960人,惠及贫困人口约3000人。
“学校教学设施几乎是全县最好的。”罗艳告诉记者,每间教室配置有一体机多媒体教学设备,全部接通网络系统,基本实现班班通,目前在建项目还有学生食堂、学生宿舍。
值得一提的是南山小学智慧录播室,通过录播室学校师生可以与深圳南山区的学校对接,共享教学资源。罗艳表示,南山小学在美术、音乐、信息课等专业课程师资薄弱,多数由学校老师兼职授课,而通过录播室云课堂可以补短板,这是学校师生收益最大的方面。
德保县地处桂西南部,是集老、少、边、山、穷为一体的典型贫困县,也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的滇桂黔石漠化区综合治理县,教育事业基础差、底子薄。为此,一直以来深圳市及南山区整合多方资源,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今年,深圳市继续出资650多万元,援建南山小学学生食堂扩建项目、隆桑镇下布村北站教学点附属工程项目、东凌镇定坡幼儿园项目等。
校校结对共建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今年11月的一天,南山小学300多名学生在操场上集体演奏口风琴,孩子们专注的眼神,激情洋溢的表演,赢得了阵阵掌声。罗艳表示,学生们从接触口风琴到展演仅仅用了2个星期时间,这背后得益于深圳南山区文理实验学校(下称文理学校)老师金立然带来的“乐器进山村”活动。
南山小学与文理学校是跨区域联盟学校,通过实行“集团+”跨区域教育联盟管理,德保、南山两地学校互通管理,开展教研交流、培训教师、共建文化等一系列活动,南山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带动德保山区,将两地教育交流引向深入。
除此之外,南山区在开展教育帮扶过程中积极推动校校结对共建,建立校校合作机制。2018年3月以来,南山区15所优质学校与德保县同类的15所学校签订了结对帮扶协议,形成了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职业技术学校全链条、全覆盖的帮扶架构。南山区龙苑学校也即将与德保县特殊教育学校签订协议。
德保县实验小学校长农赤卫表示,学校与深圳南外(集团)文华学校结为姊妹校以来,文华学校开展了送教交流、特色移植、缺科补位等十大行动,教育帮扶活动给学校老师们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
“比如烫衣服时不小心弄破了,如果可以在破坏的地方画画,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画什么。”农赤卫以语文课为例,在南山区支教老师的引导下学校开始尝试绘本教学,激发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两地教育的跨界融合,也使得优质的教育资源得到传播、共享,推进了德保教育事业的发展。”
“人工智能、医学、神经科学,这些看起来距离很远的知识面,我们的学生也能近距离听课。”德保三中副校长黄绍年说,自与深圳市南山区中科实验学校结对以来,中科实验学校通过“科学+”的教育合作形式,将“博士课堂”带进德保,打开了学生的眼界,比如赵阳博士的《翱翔蓝天的大飞机》,马寅仲博士的《一节浪漫的医学课》等课堂,每节课学生们互动热烈,其中有孩子听完马寅仲博士的课程后,现场立志要学医。
此外,在粤桂扶贫协作资金支持下,友成——德保(粤桂)教育对口帮扶项目于2019年7月启动。项目涵盖生涯励志课、青春期教育、高中高考直播课、英语外教课、机器人编程课等课程和活动,通过开展课堂模拟、小组游学、主题教育课、研讨课等一系列活动,极大地开阔了德保县师生的视野,激活了广大教师的教育内生动力。
特色办学助推 控辍保学成就梦想
“读不下去,然后就不想读了,不感兴趣。”进入德保职校之前,荣华乡那林村的李绍准是一名辍学生。2018年,李绍准在亲戚和扶贫干部劝说下,成为了德保县职业技术学校珠宝玉石加工专业的学生,如今他即将到一家深圳珠宝企业进行实习。
因受自身基础条件、家庭及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德保县不少学生早早辍学外出务工,控辍保学工作面临巨大压力。
2017年开始,深圳市南山区博伦职业技术学校与德保县职业技术学校结对。德保职校校长梁才世表示,珠宝加工是博伦职校的品牌专业,两校结对后经过调研发现,辍学孩子对动手能力比较强的专业更感兴趣,于是由博伦职校援建珠宝玉石加工专业。
为做好职业教育帮扶,自结对以来,博伦职校累计派驻11批次22名专业教师赴德保支教,专项培养珠宝加工及电商专业教师4名,助力德保职校招收失学、辍学、贫困学生69名,采取订单式培养模式,保障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
“首批学生几乎都是辍学生,有的甚至从小学四年级就辍学了。”梁才世说,当时提出“开办一个专业,培养一批工匠,脱贫一批家庭”的目标,如今这些学生无论文化知识、专业技能还是德育方面,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李绍准他们三名同学去年专业测试都得到满分,代表学校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这在以往想都不敢想,还有6名同学重返校园考上了高职和大学。”
“扶贫先扶智。”深圳市扶贫干部、德保县委常委、副县长周晓华表示,德保县12个乡镇186个村社区,70%面积是山区,产业发展局限性大,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斩断“穷根”,教育绝对是第一位,德保的未来也将依托德保教育质的飞跃来实现。
见习编辑 连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