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要求史上最严!中国将成为南极第二大旅游客源国

读特记者 闻坤
2018-01-14 19:53
摘要

根据国际南极旅游组织协会(IAATO)的规定,每年登陆南极的限量人数约为3万人。

根据国际南极旅游组织协会(IAATO)的规定,每年登陆南极的限量人数约为3万人。这些人主要是冒险家、科考队员和财富丰足人士。南极游正成为热词。访问南极的中国游客,从2008年的不足100人,到2016年的3944人,增长了近40倍。2018年,中国有望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南极旅游第二大客源国。

据飞猪数据显示,南极专线一举成为2017年度爆款,报名购买的游客约半数为80后和90后。

南极不同于其他旅游胜地,由于温度低,自净能力很差。一块香蕉皮,在南极需要180年的时间才能被分解,而人类的排泄物则需要更长时间。

据介绍,在南极中山站,上完厕所后不是用水冲,而是用火烧。焚烧过的排泄物会被打包运回国内,这一举措也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类活动对南极的环境污染。

这是科考站的上厕所方式,探访南极的游客,上厕所是在邮轮上,虽然不用烧,也是有严格的分层处理机制。据飞猪相关负责人介绍,执行南极专线的游轮还额外采用了特殊船用馏分油(SDM),并装配了可以360度的全回转推进器,以增加航线灵活性并减少排放,船体油漆也采用了可分解特殊环保涂料。

为游客准备的行程手册里,单是环保规范和注意事项就有30余项,有些要求甚至堪称苛刻。比如为了保护南极远离侵略性物种,手册要求游客必须彻底清洁和检查衣物,包括口袋、尼龙搭扣、裤管褶边、鞋底,确保穿着物品没有尘土或有机物。登陆前,还要再套上经过消毒的防水靴和干净冲锋衣。

不可随意弃置垃圾,不可带走任何在南极的动植物、人造物品,不可喂食、触摸鸟类和海豹或接近、摄影而改变他们的生态行为等。

这些要求虽然严苛,出发点只有一个:守护世界净土南极。

海外旅游文明形象的塑造是个长期过程,走在国外,特别是南极这块特殊的土地上,一个人的言行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还代表着整体中国人的形象。南极并不是不能去,但去了就要很小心,要带着责任去。

见习编辑 黄小菊


(作者:读特记者 闻坤)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