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破解“融资难”,金融毛细血管向中小微企“输血”

读特记者 沈勇 文/图
2018-01-08 15:43
摘要

深圳市致力于构建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原来只能贷款850万元,后来却顺利地贷到1100万,而且利息并不高。”在我市开办某高新技术企业的丁先生对自己在深圳贷款服务公司“小小金融”的融资体验赞不绝口,而此前丁先生甚至没有办过自己的信用卡,更别说大笔贷款了。

丁先生的案例只是一个缩影。记者了解到,深圳市致力于构建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截至2017年11月末,全市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670.56亿元,占全市各项贷款总额的16.47%,同比增速比全部贷款增速高8.51个百分点,贷款户数25.8万,申贷获得率同比增长2.74%。

多渠道向中小微企业“输血”

由于办公物业5年合同到期,业主提出续租要较大幅度上调租金;加上丁先生公司自主开发的产品刚好要上市也需要周转资金,丁先生面临迫在眉睫的资金需求。

经朋友介绍,丁先生找到“小小金融”,后者了解到丁先生名下有2套房产,经评估市值1250万元。如果直接申请个人经营性贷款,只能贷出房产评估值的7成,也就是850万左右,业务经理帮他策划了一组方案,从申请到放款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最终顺利贷到1100万元,而且年化利率只要6.5%,解决了低成本融资问题。

经过10个月的投资运转,丁先生企业产品成功在国外展览、申请专利,并且拿到多个国家的订单。订单量从原来每月200万元左右,达到了每月350万元左右。

“小小金融”何以有如此能耐?原来这家成立于2013年的综合金融服务公司基于大数据分析与筛选,向40多家银行、小额贷款、消费金融等公司提供优质贷款客户,进行贷款方案的设计与策划、还款方式的对比分析、贷款申请及手续的办理等。平均每月提供8000多位优质客户,通过金融机构月均放款超过15亿。成立至今已成功为中小企业及个人贷款融资约300亿元。

贷款服务企业为中小微企业融资风生水起,传统银行也长袖善舞。百亿商圈、商贸流通领域、大消费类行业,成为民生银行深圳分行的发力重点。该行在“双创”小微客户及区域特色行业的集聚地华强北电子商圈、南山科技园、李朗工业园区等布局多家经营机构或轻型网点,为小微企业带去金融服务。

截至2017年底,该分行累计服务小微企业35万户,信贷投放超过2400亿元,目前小微贷款余额突破500亿元,个人经营性贷款市场占比15%,在深圳各大商业银行中牢牢把持前三甲的“江湖地位”。

政府搭建金融服务平台

“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是提升营商环境的一个突破点,深圳因此积极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大财税政策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市金融办负责人告诉记者。

自2016年以来,我市先后出台《关于支持企业提升竞争力的若干措施》、《关于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深圳市中小微企业动产融资贷款风险补偿金操作规程(试行)》、《深圳市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操作规程(试行)》等多项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政策,逐渐建立起覆盖支持企业创新、空间保障、财税支持、人才供给等全面、灵活的政策体系。

为破解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难题,我市专门搭建了“政府搭建、市场化运作”的深圳市创业创新金融服务平台,全方位整合政府信息资源和金融服务链条,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该平台集聚了银行、保险、天使、创投、担保、再担保等各类金融服务主体,为企业提供近百种融资产品和服务组合,并整合市区两级政府风险补偿、代偿等多项政策,实现投融资一站式服务和便捷高效对接。

同时,平台整合工商、税务、社保、公安等43个单位及部门的近500项企业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企业质效。截至12月底,深圳金服注册金融机构105家,发布115项金融服务,企业注册总数为13616家,发布融资需求31.7亿元,累计解决融资需求18.6亿元。

分担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

服务中小微企业融资,金融机构也要盈利,如何能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我市创新信贷风险分担模式,引导资金流向企业。

“深圳市区两级构建了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信贷风险代偿、担保风险补偿、知识产权质押风险补偿等多种风险分担机制,鼓励‘政企联动、银保联动、投贷联动’发展。”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对银行向中小微企业首笔贷款和信用贷款、应收账款和存货抵押质押融资业务产生的坏账,分别按照损失的50%、20%,单个企业贷款最高100万元的标准补偿;对主要服务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担保公司,最高按照实际代偿损失的20%予以补偿,单户小微企业最高补偿100万元。

目前,市金融办、发展改革委、科技创新委、财政委等多个政府部门正探索创新政银担、政银保等多种风险分担模式,引导金融机构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融资产品和服务。

为满足不同成长阶段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我市还形成了“5+5”相对完善的融资服务体系,即直接融资方面,充分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优势,大力培育企业上市、首创中小企业集合发债、试点发行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发展股权投资,对企业改制上市和新三板挂牌进行资金扶持。在国内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的,资助总额最高为150万元,在新三板成功挂牌的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资助,在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展示的企业,给予10万元资助;

间接融资方面,健全融资担保体系、建立重点民营企业池、实施中小企业联保增信计划、发展小额贷款机构、丰富金融服务机构。市政府引导基金出资35%,设立目前全国大中城市中规模最大的中小微企业专项基金——深圳中小微企业发展基金,总规模达150亿元,立足深圳、辐射全国,通过吸引社会资金放大,重点支持早中期中小微企业发展。

见习编辑 黄小菊

(作者:读特记者 沈勇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