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深圳(国际)癌症早筛与防控创新论坛举行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吴德群
2020-12-22 22:39

近日,一场围绕“健康中国2030”国家健康战略规划、关注癌症防治产学研发展的大型学术论坛——“第二届深圳(国际)癌症早筛与防控创新论坛”在龙华区举行。近200名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深入探讨了癌症防控策略与方法、癌症早筛创新技术、癌症防治健联体、社区健康管理等议题,并分享了近年来诸如胸苷激酶1(TK1)等早筛技术的研究成果与应用经验,呈上一场学术盛宴。

据悉,本届论坛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深圳市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协会联合主办,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深圳市医学会健康管理学专业委员会协办,龙华区科技创新局、深圳市华瑞同康精准医学研究所、银星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癌症中心主任赫捷,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终身荣誉理事长白书忠,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执行理事长、中国药师协会副会长颜晓文,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罗乐宣,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党组书记邱宣,龙华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张纳沙出席论坛。

坚持创新与实践,探索符合国情的防癌体系

赫捷表示,国家癌症中心当前的总体思路,就是要加强癌症防控。而深圳是中国科技创新发展的前沿,“我们希望在深圳及大湾区居民提高癌症预防、治疗与管理水平,后期建设健康社区模式,探索出一套符合国情的防癌体系。”

白书忠表示,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与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支持的“胸苷激酶1(TK1)肿瘤早期风险评估技术多中心应用研究”课题项目,持续深入开展,自2014年至2020年已发表SCI文章20篇。此外,该课题项目组在医改创新中心的深圳,自2017年起打造“大湾区生活社区居民肿瘤风险预防模式”,进入深圳“民生微实事”社区服务,为居民提供肿瘤风险早筛服务、普及肿瘤风险知识,让早筛创新技术逐步落地实施,普惠民生。

颜晓文则指出,我国已建立全球覆盖人口最多的肿瘤登记体系,2020年登记覆盖人口达5.98亿人,“这表明我国癌症早筛与防控工作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而且还有更大的研究发展空间。”

产业发展与学术研究并进,创见健康未来

当天,来自国内、瑞典、美国的专家学者,从癌症早筛与防控的不同层面进行了专题学术演讲,为现场嘉宾呈上了一场学术盛宴。

其中,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主任陈万青做了关于“中国癌症流行现况与癌症防治策略”的主题分享。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田京发则以胸苷激酶1(TK1)为例,探讨了癌症早筛技术在构建癌症防治健联体中的意义和作用。来自国内、瑞典、美国的多位专家、学者、业界专业人士也作了干货满满的学术研究与产业发展的专题分享与探讨。

在专家圆桌对话环节,胡立夫教授、徐伟民教授、蔡江南教授、张晓宁就如何完善健联体、医联体联动机制,推动癌症防治的话题进行了热烈探讨。

论坛最后一个环节,论坛主要承办方之一深圳市华瑞同康精准医学研究所分别与来自北京、上海、天津的医院及实验室签署胸苷激酶1临床应用科研课题合作协议,进一步推动了癌症早筛与防控科研与产业并行发展。

据悉论坛连续两年在深圳成功举办,得到来自政府、机构与企业的大力支持,为中国的癌症早筛与防控提供了诸多新思路、新策略,让早筛技术得到更多的关注与参与。论坛主办方表示,将携手相关专业医疗机构与业界企业,继续在癌症早筛与防控的领域创新深研,助力中国癌症健康行动。

编辑 曹亮

(作者: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吴德群)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