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与传播创新高峰论坛暨华夏传播研究会年会在深圳大学举行
深圳特区报记者 赵鑫 通讯员 张喻童 张楠
2020-12-08 17:17

2020年华夏文明与传播创新高峰论坛暨华夏传播研究会年会近日在深圳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华夏传播研究会主办,深圳大学传播学院与深圳大学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承办。会议旨在研讨华夏文明的源流特征与传承创新研究。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谢清果教授、深圳大学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予敏教授、深圳大学传播学院院长巢乃鹏教授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来自国内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在会上作了主旨演讲。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吴予敏教授发表了题为“重叙中国修辞传播的伟大传统”的演讲,他认为,第一,华夏文明传播研究是重叙中国修辞传播伟大传统的时代契机,凡是新的创造,先要回归伟大传统,当今时代要求中国传播学确立自己的学术文化主体性。第二,中国的文化历史传承是延续的,修辞传播是活在宏大历史叙事以及日常生活传播中的。第三,要重叙中国修辞传播的伟大传统路径,首先要明确修辞传播和辞学之间的边际;其次要化忌为益,提纯汉语表达;最后要复归本位,重叙的重心是发现言行的表演,从而结构化形成传播行为。

大连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唐润华认为,我国的“和合文化”根植于悠久的历史中,而“融通中外”理念既具有时代特征也具有历史底蕴。对外文化交流必须承担起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职责,要以促进“民心相通”为使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田建平教授认为,宋代书籍出版文明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繁荣,宋代出版业亦是中国雕版印刷的奠基时期、经典时期。得益于宋代书籍出版文明的大发展,中国的先进技术和文化得到进一步传播,从而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王天根从民国时期报界政治舆论精英的论战入手,分析了近代中西方政治文化的交流历程和特点,他以严复和章士钊的论战为例,阐释了近代我国学者对西方“民主”“自由”“天赋人权”等理念的传播途径和方法。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谢清果教授认为,“谦”是根植于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文化基因,在建构并维系个体与自我、他人、社会之间的关系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他认为从内向传播来看,“谦”是以“谦谦君子”为目标实现内心安宁的修身观;从人际传播来看,它是以“卑己尊人”为准则实现社会有序整合的交往观;从政治传播看,它还是一种“以谦得众”实现国家圣治的舆论观。纵观古今,华夏“谦”的传播意蕴在不同时空之下,都展现着独特魅力与时代价值。

郑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张兵娟教授分享了她的课题“作为传播媒介的孔庙(文庙)及其当代价值”。她认为,孔庙是一种实体媒介,其作为空间媒介具有“空间伦理”,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观念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潘祥辉教授探讨了舆论监督与史论监督的异同,他认为,中国本土传播需要本土概念,史论监督就是迥异于舆论监督的中国特色传播,要发掘华夏传播的中国性和本土性。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教授李红围绕巴尔特对图像的认识,分析了“意向性”的概念。他认为,在数字时代,对于图像我们所思考的问题不能仅停留在真假的问题上,而可以转换为社会实践中的意向性来加以讨论。

与会专家还围绕华夏文明的其他相关主题进行了研讨,与会学者们认为,本次论坛选题丰富,学术氛围浓厚,研究范围广泛,研究方法多样,为华夏文明与传播创新带来了更加新的内容,推进了华夏文明与传播创新的发展。

编辑 许舜钿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赵鑫 通讯员 张喻童 张楠)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