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进海洋产业!佛山企业造出能扛15级风暴的风电安装平台

南方+
2020-12-22 21:02
摘要

2020年12月16日,随着最后一台机组的并网,中广核广东阳江南鹏岛4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实现73台风机全容量投产运行,它也成为国内首个单体大容量在运海上风电项目,也是广东省首个“双十”(距离海岸线超过10公里,水深超过10米)海上风电项目。

2020年12月16日,随着最后一台机组的并网,中广核广东阳江南鹏岛4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实现73台风机全容量投产运行,它也成为国内首个单体大容量在运海上风电项目,也是广东省首个“双十”(距离海岸线超过10公里,水深超过10米)海上风电项目。

在73台风机安装过程中,由广东精铟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设计制造的自航自升式高效海上风电安装平台,承担了施工难度最大的50多台风机安装任务:它们要在近30米的海底淤泥及地质层里让风机“扎根”,确保近百米高的风机在安装过程中,能达到毫米级的安装精度,同时安装平台要能扛住15级风暴。

该公司此次能代表佛山企业挤进国家级项目,进一步证明设立在该公司的“大城工匠工作室”,在指导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上发挥了极大作用,而在近期结束的2020年佛山市职工优秀发明创新大赛上,该项目以“大城工匠工作室”名义参赛,自航自升式高效海上风电安装平台项目荣获一等奖。

佛山今年新创建9家佛山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材料测试一年半只为“风来塔稳”

对于获得佛山市职工发明创新大赛一等奖,作为公司“大城工匠工作室”一员的刘会涛高级工程师,他用五年奋战来形容这个历程。

“2015年公司研发生产第一套具有连续升降系统的非自航式风电安装平台,当时技术走在国内前列,不过面对珠江口附近复杂的地质、气候条件,急需提升技术含量。”刘会涛介绍称,珠江口附近的淤泥层接近30米,在国内属于最复杂的情况,而且安装时间必须抢在6级风以下天气进行,但南海季风频繁,安装窗口期较短,必须提高效率。

广东省首个“双十”海上风电项目在佛企协助下投产。广东精铟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供图

另外该工程自身难度也摆在眼前,广东阳江南鹏岛那73台站在海里的风机,要通过搭架、安装等程序让它们定位,光是风机单个叶片的长度就在80米左右。

但是为了降低国家项目开发难度,也为了让公司拓展海洋产业,公司确定要研发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自航自升式高效海上风电安装平台,突破国际知名公司对相关技术的垄断。

为此该公司集中“大城工匠工作室”的精英,实现了从研发设备,测试材料再到模拟测试、直至制造成品整个过程。

面对海洋上恶劣的天气状况,海上风电安装平台要确保每一个“扎入”淤泥后进入地质层的风电机组必须站得稳,就必须达到一定的载荷等级。

“我们单只升降单元需要承载454吨的风暴载荷,也就是要扛住15级左右的风暴,整个安装平台由96个这样的单元构成。”刘会涛表示,风暴来临前安装人员可撤,唯独平台撤不了。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只有尽可能地提高安装平台所用材料强度。为此该公司专门花了300万元建立了测试平台,以考验平台所用材料在恶劣气候条件下的耐受力。

“材料的锻造工艺、处理都不尽相同,而且验证性能也极其复杂、苛刻。有一组材料我们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来测试效果,次数超过了200次。”刘会涛用工匠精神解释了公司为何能进入国家重大项目视野。

正是凭借团队不懈努力,到了安装平台成品出山之日,不仅平台所用材质符合相关要求,另外该公司为平台升降系统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扭矩传感器产品,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大约20万一套),其价格便宜了七成。

“大城工匠工作室”让企业效率提升30%

如今随着中广核广东阳江南鹏岛海上风电项目竣工投产,该公司生产的自航自升式高效海上风电安装平台又转进浙江省海域,继续完成下一个风场风机的安装工作。

“公司的大城工匠工作室是总工程师带领的一支技术攻关创新团队,职责是为公司的产品研发及技术创新提供支持,为公司培养一批专业技能人才。工作室由南海大城工匠李光远作为带头人分管此项工作,负责大匠工作室的整体运营,大城工匠陆军、高级工程师刘会涛作为工作室的副主任,带领徒弟进行技术攻关和产品创新,加快公司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为公司解决技术难题,提高产品质量。”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研发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在没有成立“大城工匠工作室”之前,公司是采用不同部门完成不同工作安排,这样会出现责任不清,交叉作业的情况。

该负责人强调,成立大匠工作室后,由大匠牵头,各部分的研发人员统筹管理,打破了原来部门之间的界限,项目进度明显提升,设计进展缩短了30%。

下阶段该公司将借助“大城工匠工作室”群力,让公司在海洋产业上有新突破。

“我们正在研究智能化的深海养殖装备,装备由钢结构框架、支撑杆、网衣、桩腿、升降系统等主要部分组成,根据养殖需要驱动升降系统,它最大的作用是使主体结构沿着桩腿在水面和水下自由升降,实现特定水层养殖和防台风等功能,大大提高海洋网箱的适应性。”刘会涛表示,运用智能技术让养殖网箱在遇到台风天时,可降到海面以下10多米,这对南海深海养殖来说,是一个跨时代的生产工具,经济价值远超现在的塑料网箱。

同时公司还在研究多维度的海上平衡补偿系统,这个研究方向是针对补偿悬梯运用,可在万吨级钻井系统使用。

编辑 董雯静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