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教育“十三五”之改革篇——教育攻坚克难突破发展瓶颈
东莞慧教育
2020-12-21 14:59

创新长效机制

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

“十三五”期间,我市城镇化加速推进,国家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入户政策逐步放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迫切。为此,我市以承担广东省优化基础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专项改革试点为突破口,从创新公办资源扩充机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倍增、加快教师资源优质均衡配置、精准扶持民办教育、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作用等多方面综合施策,聚焦当前瓶颈问题攻坚克难,在解决当下问题的同时,立足长远加快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促进教育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谋求教育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根本解决之道。

建立健全学位动态供需学位协调机制。一方面,以全局站位科学统筹学位需求,建立提前5年预测学位需求、提前3年规划学位建设、提前1年落实学位供给的“531”学位动态供需协调机制;另一方面,创新思路落实教育用地,努力解决用地紧张问题,创造性提出利用“城市更新一块地、小区配套一块地、民办学校一块地、连办学校一块地、企业提供一块地、社村集体一块地”等“6个1”思路盘活教育用地,拓展教育空间。2019年秋季,盘活村集体物业规划的松山湖横沥实验学校开学。此外,虎门、莞城等镇街盘活利用废旧校舍用于办学。

建立健全优质教育资源倍增机制。以集团化办学、品牌学校培育、未来学校建设、“公托民”试点等举措为依托,通过“集团化”带动一批、“品牌化”培育一批、“未来化”引领一批、“精准化”扶持一批,发挥龙头学校优质资源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全市学校优质均衡发展。

慕课教育改革

推动优质资源互通共享

以互联网+教育战略全面推动教育深度改革,东莞从2015年开始了慕课信息化教学探索,由此迈入教育信息化发展快车道。多年实践探索,“莞式慕课”成为东莞教育一大亮点,先后在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大会展览中展示改革成果。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依托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我市通过采购、引入、自建等多元化方式相结合,构建了国、省、市、镇、校一体化的“网络学习空间”,汇聚海量学习资源,包括各类数字化教学素材36万多条、教学资源60万条、百度文库文档2亿个、优质慕课2900门等等,实现“一人一号一网”方便快捷获取,除了免费共享给300多万东莞师生、家长以外,东莞市民也可以通过“莞易学”免费学习资源,为构建“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奠定扎实的基础,该项举措被教育部评选为2018年度全国“网络学习空间”优秀应用区域。

创新名师精准帮扶路径。通过信息化手段探索名师精准帮扶和资源共享途径,建立“陪伴式精准研训”机制,推动公办学校名师资源向薄弱民办学校定向推送,最大化发挥公办学校名师效应,引领带动薄弱民办学校教师成长,提升薄弱民办学校的教学教研水平,目前已形成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信息化专题研训活动品牌,每年辐射教师超过20万人次,该项工作成果被选入《中国智慧教育区域发展研究报告(2020)》案例集。

推动课堂教学模式变革。为推动课堂教学变革,我市确立了2个慕课试点镇区、117所慕课试点学校、4个民办学校莞式慕课实验基地,经过实践涌现出一批先进学校,16所学校被省教育厅认定为“广东省教育信息化中心校”,14个项目入选“广东省基础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示范项目”。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在线名师课堂、远程同步课堂、双师教学、翻转课堂”四种信息化教学范式,大大优化了传统教学流程,提高了教学效率,该项举措获得2019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20年8月,我市入选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

2020年疫情期间,“莞式慕课”为迅速、有序地组织开展我市中小学线上教育奠定坚实基础,依托成熟的经验和丰富的资源,线上教育得以科学、规范、有效开展,实现了“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研”,疫情期间慕课资源全市总浏览量超过9亿次,相关经验被省教育研究院宣传推介,1个镇街、1所学校入选中央电化教育馆在线教育应用创新项目。

精准综合改革

建设优良师资队伍

随着我市教育扩容提质深入推进,每一年都有一批新教师入职东莞,为了帮助新教师快速适应岗位需求、进入规范职业发展轨道,从2018年3月起,东莞开始实施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连续两年,市财政分别投入732万元、650万元,共培训中小学(幼儿园)见习教师894名。新教师规范化培训项目被列入市重点改革项目及省委专项改革试点项目,被评为“东莞市2018年十大优秀改革项目”之一,并列入2019年华南师范大学—东莞共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建设计划。

该项目也是“十三五”以来,东莞落实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缩影。为进一步强化优质师资均衡化发展,“十三五”期间,我市建立完善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教师定期流动的刚性约束机制,实现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制度化、常态化。2017年以来,全市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办教师交流轮岗率均为5%以上,校长轮岗交流率9%以上,逐步实现校长教师资源均衡配置,为义务教育均衡优质标准化发展提供师资保障;2020年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教师交流人数占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教师总数的比例超过6%,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教师交流人数占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超过11%,骨干教师交流轮岗人数占交流总数超过30%。同时,我市出台实施《东莞市关于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对列入改革范围的学校和校长取消行政级别,完成中小学“去行政化”工作。

强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师德师风建设是关键。“十三五”期间,我市不断丰富师德师风建设内涵。当前,师德培训已经纳入教师年度培训计划,作为教师全员、新教师、骨干教师、后备干部等培训的必修课程。2020年组织了全市7.43万名中小学(含中职学校)教师和3.9万名幼儿园教职员工参加师德专题全员培训。同时,建立了中小学校及培训机构工作人员“先审查后入职”制度。

为进一步稳定全市民办教师队伍,“十三五”以来,我市不断完善民办学校教师从教津贴的实施办法,2018年设立针对学历和职称的增发项目。自2015年实施从教津贴制度以来,共向15.9万人次发放从教津贴约3.7亿元。

深化招生改革

进一步优化学生成长环境

“十三五”以来,我市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中小学招生入学秩序,优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切实维护教育公平,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打造更适合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

2020年,我市制订出台《关于做好东莞市2020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细化“公民办同步招生”“全面推行网上报名”“民办学校全面电脑派位”具体规定。同时, 配合招生工作推进,深化“互联网+招生”服务,2020年建成并启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统一招生平台,实现全市义务教育招生网上报名和网上录取,促进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

依托招生平台,实现公民办学校同步招生、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的民办学校电脑派位等改革目标。今年为民办学校电脑派位首年,全市共有231所民办学校、共分363批参与电脑派位招生录取,派位招生计划数达10.24万个。

2018年,作为广东省2018年确定的8个中考试点城市之一,我市正式发布《东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部署2021年“新中考”,学业考试成绩总分从780分增加到800分,部分科目权重变化,并强化评价机制,将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中考录取依据。同时,进一步扩大公办普通高中招生自主权,给予普通高中一定数量的自主招生名额,为更多有学科特长或创新潜质的东莞学子,提供了进入优质学校就读的机会。

实习编辑 黄嘉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