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 |“叩响—首届深圳城市国际影像展” 不能错过!
读特记者 尹春芳 文/图
2018-01-01 18:33

“叩响——首届深圳城市国际影像展”展览海报

用影像“叩响”城市记忆,由越众历史影像馆、深圳美术馆、艺象满京华美术馆主办的叩响——首届深圳城市国际影像展”2017年12月30日在越众历史影像馆开幕。据悉,本次展览将展至2018年5月31日。

 观众正认真观看展厅现场的口述史视频资料

深圳由一个小县城蜕变为一个国际化的现代都市,在全球城市化的进程中,这既是一个奇迹也是城市化进程的一个缩影。在这个过程中,深圳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影像,它们记录了一个城市的变迁与发展,也集中反映了城市化的奇迹及其问题。深圳的发展有着其独特性及不可复制性,亦可作为城市发展的一个样本。

 罗芳村儿童一早过境领早餐(20世纪80年代)。何煌友 摄

本次展览以“叩响”为主题,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着重影像文献的梳理,以22个大事件作为线索,通过5张地图、162张摄影作品、418分钟深圳拓荒者的口述史及纪录片共同书写一部19世纪至今的深圳发展变迁史。

 蛇口渔港(1975年)。何煌友 摄

老东门全貌(1982年)。何煌友 摄

其中,“城市变迁记:地图见证一座城的变迁”以清嘉庆年间的新安县境图、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宝安县地图、改革开放后的1985年、2004年以及2015年的深圳市地图呈现自清嘉庆以来的地域变化和人口迁移情况;“一河之隔,两地之异”“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和“深圳速度和深圳质量”呈现的是摄影师郑中健、何煌友、刘廷芳、杨洪祥拍摄的上世纪50-90年代的深圳城市影像以及20余位深圳拓荒者的口述史、纪录片,以回顾1978年前深港两地交流之际、改革开放及城市化转变进程中的深圳。

 从前的皇岗村。刘廷芳 摄

第二部分展出的是摄影师张新民、王凡、秦军校、杨俊坡、李政德拍摄的深圳当代城市变迁的影像。这五位与这座城市共同成长的摄影师从相对私人化的视角着手,关注于各自选择的主题拍摄长达十年以上,且都不约而同地将关注点集中在普通人的生活状态,为观者呈现出一部活生生的当代城市影像文献史。

 深圳上下班汹涌的自行车潮 (1990 年) 张新民 摄

第三部分将通过当代艺术的影像装置及多媒体等方式呈现其他国际城市化案例,于2018年3月在艺象满京华美术馆展出。策展团队希望通过深圳和其他城市的城市化案例对比,给观者直观地提供一个思考城市化问题的经纬度,同时更加殷切希冀人们反思及更新自我生存的状态。

在罗湖区湖贝村一座老房子前面,一位年轻的姑娘静静地看着我的镜头。 王凡 摄

策展人表示,这一展览希望透过城市宏观及微观的影像、城市地理空间的变化及人文景观的变迁等,侧重运用影像文献梳理的方式,叩响城市化进程的大门,进而促使人们对所生活的城市在价值观、生活方式等问题上的反思。

“叩响——首届深圳城市国际影像展”展览现场

2014年11月15日开馆的越众历史影像馆坐落于深圳市红岗北路1006号越众产业园4栋是一所集收藏、研究、展示为一体的民办非盈利学术机构,由深圳市越众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以“独立、中立、自立”为基本原则,以中国历史题材的影像资料为收藏及研究方向,深度挖掘“藏在海外的中国记忆”和“散落民间的深圳记忆”。

编辑 刘桂瑶

(作者:读特记者 尹春芳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