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产品假药案频发 检察官呼吁加强管理
记者 谢馥蔓
2016-07-05 15:57

近年来,微整形倍受爱美人士青睐。“瘦脸针”等常用美容药品市场需求旺盛、利润空间巨大,但火爆的市场也潜藏不少危害。不少“瘦脸针”是从国外走私,通过非正常途径流入国内的水货,既未取得国家药监局的注册批准文号以及销售许可,也无正规的进货渠道和销售发票。依照《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的药品,按假药论处。

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深圳市南山区检察院共受理审查逮捕销售假药案件22件35人,其中,涉及销售“瘦脸针”等微整形美容产品假药11件23人,件数占全部假药案的50%。该类案件多发频发,折射出医疗美容行业管理的漏洞,给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亟需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无医师资格为他人注射瘦脸针

在南山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李某涉嫌销售假药案中,李某系深圳某医疗美容公司微整科美容医生,为谋取药品暴利,李某多次采购未经批准进口的保妥适、加卫苗等药品,提供给顾客使用。同时,李丽在未取得无医师执业证的情况下,在公司内为顾客提供注射瘦脸针等美容保健服务。2015年10月22日,南山公安分局联合深圳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其公司内查获大量保妥适、加卫苗等药品。2015年11月17日,犯罪嫌疑人李某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

“瘦脸针”多为“三无”产品

据南山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介绍,被查获的“瘦脸针”包装上大部分只印有英文或韩文,既没有中文标识,也没有中文说明书注明药品的通用名称、成分、有效期、适应症或用法、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多是从美国或韩国等国家走私,通过非正常途径流入国内的水货,既未取得国家药监局的注册批准文号以及销售许可,也无正规的进货渠道和销售发票,是典型的“三无”产品。

记者了解到,在涉案物品中,除了正品和境外药品外,还掺杂着假冒注册商标的产品及披着洋外衣的假水货,真伪难辨。该类非法销售未经国家批准进口的境外药品逐渐成为假药犯罪的新模式,形成“美容会所非法使用、中间环节非法经营、上游源头制造、包装和走私进口”的非法美容利益链条。

互联网成为招揽顾客的主要平台

随着社交网络逐渐成为人们网络生活的主要内容,除常规的“淘宝网”、“百度贴吧”、“58同城网”等网络电商平台,利用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推广销售假药的案件日益增多。该类案件和互联网联系紧密,涉案人多是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朋友圈、微博、QQ好友圈等发布微整形药品信息,进行广告宣传。而所谓的“国外代购”或“国内厂家直接拿货”的药品,往往效果不仅没有宣传的那么神奇,还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损害。利用此类通讯平台进行交易通常会使用诸如支付宝、微信转账等网络支付功能来收受赃款,由于网络交易证据具有较强隐蔽性且存在保存时间,给侦查取证带来了困难。

巨大的利润空间驱使不法分子铤而走险

在南山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彭某某涉嫌销售假药案中,犯罪嫌疑人的美容院里有产地分别为韩国、国内、美国三种肉毒素,进货价分别为500元、680元、1980元一支,而销售价(含注射费)分别为1500元、3000元、5000元一支,利润巨大。而市面上有些所谓的进口药其实根本不是来自国外,而是在国内生产的高仿产品,而且这些假药的进价相当的便宜,价格从几十元到数百元不等。美容机构开展生活美容业务利润低,而医疗美容利润高,一些不法分子,在巨额利润的驱使下铤而走险,制假售假的违法行为屡打不绝、屡禁不止,从生产、流通,再到整形美容机构,生产贩卖假药的各个环节都获取了高额利润,而最终受害的是不明真相的消费者。

市场监管不严 销售推广门槛低

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仅批准上市了两种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分别为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国产产品(衡力)和Allergan Pharmaceuticals Ierland生产的进口产品(保妥适BOTOX)。市面上除这两种之外的所有肉毒素,都是不允许的,会被认定为假药。但相关执法部门对于美容机构超范围经营及销售“瘦脸针”的行为缺乏打击力度,导致市面上真假药混杂;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推广门槛低,不法分子便利用平台在朋友圈里展示销售药品的图片,进行销售,作案手法隐蔽,破案的难度增大。

检察官建议多部门合力打击售假犯罪行为

为有效预防和打击此类销售微整形美容产品假药的犯罪行为,检察官提出以下建议强化司法机关与市场监管部门的配合,健全“两法”衔接机制和资源共享平台,建立紧密衔接、反应迅速、处置有效的打击销售假药犯罪的联动机制,形成打击合力。

与此同时,市场监管部门、通讯部门和互联网监管部门应齐抓共管,加大对互联网络药品销售违法行为的整顿力度,从药品经营资质、药品准入许可、药品广告、经营性网站管理等方面入手,全方位立体式严厉打击各种网络售药违法行为。

而且还要加紧对微整形、美容行业和代购行业秩序的整顿,提高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严格市场准入标准,对违法违规的内容及时叫停,对违规经营者严惩重罚。通过媒体披露、司法机关送法进社区、进高校等形式,加大对微整形美容产品类假药典型案例的宣传,引导大众到正规医院或手续齐全的美容机构合理消费。

编辑 高原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