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序常易,华章日新。
深圳经济特区迎来建立40周年,“双区驱动”,深圳再出发。
宝安是深圳的国土面积大区、人口大区、产业大区和民生大区。这其中,石岩作为宝安面积最大的街道,辖区总面积65.8平方公里,现辖10个社区工作站,22个社区居委会、5个居民小组,管理人口63万人,出租屋超过39万间套、商事登记主体7.35万家、城中村65个、工矿企业6024家。
数据的背后,压力、难度和工作量毋容置疑,这是对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大考。
▲社区共治家园委员在石岩各项重点工作中发挥显著作用。
从2019年起,为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基层治理创新体系建设,石岩街道创新实施社区治理,在22个居委会同时建立社区共治家园委员会,发挥“集、议、调、宣、服”五大作用,有效凝聚起各种社会力量和群众智慧,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显著提高。
▲社区共治家园委员在石岩各项重点工作中发挥显著作用。
改革“一子落”,发展“满盘活”。两年来,由此引发一场由内而外的精彩“蝶变”,社区共治家园委员在城市建设、文明城市创建、矛盾纠纷化解等重点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更加显著。特别是经过战疫的洗礼,石岩社区基层治理体系和能力在其中展现出澎湃动力,社区在治理体系、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民生福祉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石岩基层治理体系和能力展现出澎湃动力,民生福祉等取得长足进步。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深厚基础和重要支撑,特别是对于宝安这样一个有着470多万流动人口、79.5万家商事主体的城区来说,石岩之举为宝安加快建设“湾区核心 智创高地 共享家园”、全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典范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也为宝安乃至深圳在精细化管理、解决社区治理问题等方面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范例。
■你我同心——“独角戏”变为“大合唱”
如今,走在塘头社区又一村小区里,环境干净,遍地看不到垃圾。
这是因为塘头社区共治家园委员会围绕“三级五平台+N主体”体系,充分发挥三小场所、餐饮商铺、网格员、楼栋长、物管人员、义工等“N主体”优势,在今年8月成立了社区首个议事室——塘头又一村共治家园委员会议事室,多方主体协商解决小区综合事务,有效解决了包括垃圾分类在内的小区热点、难点问题近40件。
在石岩,应人石社区是特殊的存在,其二级水源保护区面积约3.96平方公里,占了社区总面积的72%。受水资源保护区红线制约,应人石社区党委认识到,依托重大项目建设是破题的唯一措施,也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切入点,天宝路改造扩建项目就是其中一个。
▲天宝路改造后将大大完善社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市民获得感将再提高。
天宝路全长1000多米,为双向两车道,是贯穿应人石社区的唯一一条主干道,长期拥堵。面对居民抱怨,不少委员在共治家园委员会上提出这一问题并形成决议上报社区,街道党工委向区政府立项实施。项目得到批复,可建成双向四车道。但在改造建设时,又因涉及不少居民个人利益,受到不少阻力。应人石社区的“五老”队伍——老党员、老干部、老乡贤、老军人、老教师站了出来,利用自身政治优势和经验优势,助力天宝路改造扩建。
▲天宝路改造后将大大完善社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市民获得感将再提高。
社区老龄党支部书记刘官球,年近古稀,主动找到项目指挥部,要求将附近自家近百平方的旺铺拆除。刘官球还与80岁的前社区书记刘天送,积极调动部分老党员、老乡贤临时成立“项目谈判攻坚组”,上门找不理解的村民协商。
▲天宝路改造后将大大完善社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市民获得感将再提高。
如今,天宝路改造总体工程已完成97%,双向四车道大大完善了社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市民获得感大大提高。
罗租社区则注重打好新乡贤牌。社区党委、社区共治家园委员会和股份合作公司重点邀请德高望重、思想观念新、热情为民的新乡贤代表15人成为共治家园委员会成员,让他们为社区治理提出合理化建议。
现住在澳大利亚的原居民廖建新,得知老家要建设地铁,自家祖屋要征拆,立马启程归国带头签约;现任松岗街道党工委委员廖文安心系家乡建设,主动召集部分乡贤,当好“老娘舅”、做好“和事佬”。据统计,罗租社区涉及乡贤征拆户数21栋,在规定时间内实现应拆尽拆,助力项目建设。
■“和”心聚力——引奏集结号,谱写同心曲
类似的探索在石岩并非个例。
上屋社区位于位于石岩中心,是典型的“移民”社区,辖区总人口约6.7万人,户籍人口却只有不到4000人,流动人口群体庞大。为此,上屋社区则打造了“两会一平台”——青年议事会、退役军人议事会、互联网微信议事台,汇聚特定群体共议共治。
今年,上屋社区积极响应团区委“青春社区”计划号召,组建了涵盖老师、“两新”骨干、股份公司青年员工、居委会青年干部、复转军人、义工骨干及青年志愿者多元参与的青年议事会,开拓社区青年社区共治新平台,将社区青年培养成社区的观察员、宣讲员、监督员。
龙腾社区红色资源众多,有乌石岩烈士纪念碑、东江纵队烈士纪念碑,还有全国首个劳务工博物馆。如何将社区资源与社区特点相结合?龙腾以创建儿童友好型社区为契机,一支小小讲解员队伍由此而生。首批小小讲解员团队有20名成员,来自辖区各个学校,最大的12岁,最小的只有8岁。他们虽然年纪小,但用生动活泼、富有感情的语言为游客讲述博物馆的历史由来、文化特色,赢得了游客们一个个大大的“赞”,已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
■科技赋能——智慧助推社区治理再创新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化,并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的科技元素不断助推社区治理创新迈上新台阶。
▲石岩水田三祝里社区是街道首批智慧社区建设试点。
石岩水田三祝里社区正是街道首批智慧社区建设试点。三祝里社区共治家园委员会主任邓国辉在接受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变化的秘诀在于:建设智慧社区,做好社区治理。
▲“社区一图式智慧管理预警服务平台”,也被称为社区“微脑”,运用大数据等技术助推社区治理创新。
在三祝里居委会会议室,一面显示屏叫做“社区一图式智慧管理预警服务平台”,也被称为社区“微脑”。这个平台涵盖三祝里185栋住宅楼宇、50间商户等基础数据信息,拥有数据采集汇聚、可视化监管、指挥调度、数据分析和服务支撑等功能模块。
▲“社区一图式智慧管理预警服务平台”,也被称为社区“微脑”,运用大数据等技术助推社区治理创新。
未来,运用大数据等技术助推社区治理创新,还将存在于石岩很多地方。石岩街道党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石岩计划在街道原有智慧管控“1+10”基础上,增加N个村/小区系统管理平台,即“1+10+N”,包括1个智慧城市管控指挥中心(设在街道管控分中心)、10个智慧社区管控指挥中心(设在10个社区微中心)、N个村/小区一图式管理预警服务平台,进一步下沉智慧管控力量,形成党建引领、街道统筹、社区分辖、村委自治、整体可控的逐级下沉式智慧管理模式。
这是路径明晰的行动指南,勾画出推进新时代石岩基层治理的新蓝图,开启石岩基层治理的新征程。
■相关链接:
石岩共治家园委员会
委员会下设睦邻建设组、治理督导组、文体活动组、公益服务组、物业协调组5个功能组,设委员15至25名,人选在社区党组织、居委会、股份合作公司、大型规上企业、社会组织、老党员老干部、热心乡贤、居民代表等中间产生。
社区共治家园委员会积极发挥自治组织的工作优势,具体做好“集、议、调、宣、服”五大工作:
一是“集”——定期征集社区各类主体对社区治理的意见建议。
二是“议”——定期召开全体委员会议讨论征集到的各类问题和意见建议,并形成工作决议组织实施。
三是“调”——定期组织委员对社区睦邻矛盾纠纷案例进行调解。
四是“宣”——定期召开会议学习宣传党委政府有关方针政策和各类普法学习。
五是“服”——定期针对社区各类主体需求,做好文体活动、公益志愿、互助关怀等各类民生服务。
编辑 陈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