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市民满意的教育,是特区的使命和责任,更是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必然要求。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张基宏表示,在新时代,深圳教育工作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市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突出问题导向,强化工作落实,努力打造高质量的深圳教育,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为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和打造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贡献力量。
着力优质学位建设
供给侧改革夯实教育基础
与近年来全国一些地区生源下降、学校数量减少的趋势完全不同,深圳的中小学幼儿园招生人数连年增长。目前,深圳的基础教育规模已经和北京、上海、广州等超大城市接近,师生总数超过200万人,是深圳教育的主体。今年是基础教育工程的收官之年,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34所,新增学位约4.7万个。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不仅仅满足于学位数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提供更多优质学位,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集团化办学就是行之有效的重要举措之一。今年9月1日,新学年开学第一天,坂田片区便迎来了两所名校进驻办学,分别是深圳实验学校新城校区和深圳外国语学校(龙岗)国际部。这让不少家住坂田片区的市民颇为兴奋,市民陈先生告诉记者,两所名校的进驻将促进片区的教育服务配套质量大幅提升。深外(龙岗)国际部校长刘佳介绍,在坂田片区由深外来创办一所新国际学校,这是积极贯彻深圳东进战略,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提升坂田片区教育配套服务水平的要求。
近年来,我市集团化办学驶入了快车道,在新学年诞生的新学校中,除了深外(龙岗)国际部外,还有深外(龙华)高中部、蛇口育才集团太子湾学校、南实集团园丁学校和荔湾小学、新安集团外国语学校以及龙高集团东兴外国语学校等一批新学校均是出身“名门”,这些教育集团的新成员承载了市民关于优质学位的高期待值。
“育才路上凯歌共彩云齐飞,太子园中栋梁与高楼并起”,走进育才太子湾学校初中部的校门,就可以看到崭新的书院式教学楼上垂下的巨大条幅,昭示着这所新校与众不同的高起点。作为育才教育集团的新成员,太子湾学校校长吴熙龙介绍,学校将传承育才教育集团办学理念,以“文化引领发展,创新提升品质”为发展战略,着力协调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与专项特长,致力于培养兼具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复合型人才。
张基宏表示,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新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深圳教育也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以优质学校为依托的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市近些年的实践与上海、苏州等教育发达城市的经验充分证明了这种做法的可行性。接下来,深圳教育将大力推进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制定集团化办学的系统扶持政策,促进教育集团优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努力培育一批品牌教育集团。
加大扶持民办教育
探索建设新型公办幼儿园
今年新学年开学前,家住龙岗布吉的外来务工者黄卓纯在得知民办学位补贴大幅上涨后颇为兴奋,像他这样在民办学校就读的学生及家长都收到了一份“开学大礼包”——全市符合条件的民办学校学生享受的学位补贴大幅增加,小学生每年最高补贴7000元学费、初中生每年最高补贴9000元。
“学生每年最高的学位补贴标准均较之前增加不少,进一步减轻我们家长的负担。”黄先生说,过去一些家长为了省钱往往舍近求远,让孩子就读一些离家较远的学校,有了这个补贴,不仅减轻了孩子上学的经济负担,而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入学选择。
截至目前,全市民办中小学校251所,教职工3.2万人,其中专任教师2.45万人,在校生49.87万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46.9万人,高中在校生2.98万人。民办中小学的学校数、学生数、教师数均占全市中小学相应比例约36%。民办教育已成为我市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统计,我市近5年共投入民办学校62亿元,惠及教师14万人次和学生108万人次,推动社会力量投入教育近20亿元。
在学前教育领域,民办园更是幼儿园的主体,占全市幼儿园96%以上。张基宏表示,接下来将在幼儿园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新型公办幼儿园建设等方面加快探索,多措并举,进一步提升学前教育公益优质发展水平。此外,将通过公办园办分园、集团化办学等方式,不断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提升公办园对整个学前教育发展的引领和支撑能力。
探索高教跨越发展
为一流城市建设一流大学
9月13日,深圳高校迎来又一个新成员——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举行开学典礼,迎来首批113名本科新生。
校长赵平表示,作为第一所中俄合作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选取莫斯科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的优势学科专业,以建成世界一流的独具特色的综合性大学为目标。建校初期学校就构建了本科、硕士、博士的完整培养思路,鼓励学生在完成本科后继续研究生深造,更希望培养出科技领域的精英人物、领军人才,积极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出贡献。
来自深圳第二实验学校的周垧君报读了该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他表示,自己非常喜爱俄罗斯文化风情和历史人文,可以预见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未来将面临专业人才紧缺,在这里学习可以让他的视野变得更开阔。
近年来,深圳高等教育气势如虹,先后与中山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签约,共建深圳校区,引进建设的大学可谓大腕云集,清一色是知名高校。深圳坚持规模扩大与内涵发展并举,推动高校分类发展,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推进办学水平不断提高。通过一系列改革创新之举,深圳的高等教育正在驶上快车道,曾经被视作的“短板”正在逐渐拉长,并且在发展的开放与创新路径,以及办学的现代化、国际化品质等方面逐渐显现特色。
在加快新建高校的同时,深圳将加大对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力度;优化对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支持政策,先期争取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纳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争取深圳技术大学去筹正式设立。
“未来三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和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关键期。”张基宏表示,城市发展定位对教育发展提出了新任务,人口规模的持续增长对公共教育服务提出了新挑战,市民子女“上好学”的迫切需求对教育质量提出了新期待,这也是我市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深圳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继续纵深推进教育现代化,以国际化视野和现代化标准,扩规模、提质量、补短板,加快构建创新型开放式现代城市教育体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为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和打造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贡献力量。
编辑 桂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