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建新作客市民文化大讲堂,用奋斗与实干创造幸福

深圳特区报记者 韩文嘉
2020-12-13 18:24
摘要

2012年,陆建新担任时为中国第一高楼——深圳平安金融中心钢结构项目负责人,他带领技术骨干,历时数月反复研讨论证,研发了“悬挂式外爬塔吊支承系统及其周转使用方法”,减少1100多个塔吊使用台班,节省工期至少96天

12月12日,中建科工华南大区总工程师陆建新作客市民文化大讲堂,他以《以奋斗创造幸福,用实干成就梦想》为题,带来了一场激动人心的讲座。

在讲座中,陆建新介绍了自己作为一名建筑工程师,多年来参与特区建设、推动中国钢结构建设水平提升的故事。

1982年,陆建新从湖北荆门来到深圳,38年里,陆建新见证并参与了中国超高层建筑从无到有、中国建筑从100米级高度逐步攀升至600米级世界高度的全过程,亲身参与创造了深圳国贸大厦“三天一层楼”、深圳地王大厦“两天半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和广州西塔“两天一层楼”的世界高层建筑施工速度新纪录,使中国钢结构施工技术从落后西方半个世纪跃升为世界领先水平。160米的深圳国贸、146米的深圳发展中心、384米的深圳地王大厦、442米的深圳京基100、600米的深圳平安金融中心以及深圳新旧会展中心……深圳特区建立40年,城市面貌沧海桑田,能够参与其中,他说,自己非常自豪。

从基层测量员到“大国工匠”,陆建新始终孜孜不倦地钻研施工技术与管理。2007年,广州西塔项目,他发明了斜钢柱无缆风绳临时固定技术,带领团队创造了“两天一层楼”的世界高层建筑施工最快纪录。2012年,陆建新担任时为中国第一高楼——深圳平安金融中心钢结构项目负责人,他带领技术骨干,历时数月反复研讨论证,研发了“悬挂式外爬塔吊支承系统及其周转使用方法”,减少1100多个塔吊使用台班,节省工期至少96天。

特区发展至今,陆建新发现,建筑工业也同样从高速度发展在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变,例如中建科工做的钢结构+项目,包括机场、场馆、学校、医院、人才房、保障房、立体停车库、城市绿道等民生工程,做为老百姓服务的事情。“从原来深圳高度、深圳速度,现在更多讲究的是深圳的温度。”他说。

见习编辑 王子烨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韩文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