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力量|共筑文明,千万人传递“深圳温度”

深圳特区报记者 韩文嘉 张锐
2020-12-10 09:02
收录于专题:深圳战疫力量
摘要

在深圳,无数平凡人身上绽放的文明之光,凝聚起助力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深圳力量

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

——习近平

在2020年的尾声,回望这一年的春天,深圳人不会忘却的,是这样的一幕幕画面——

医院里,白衣天使在离病毒最近的地方救治生命、日夜奋战;在交通防疫检查点,工作人员日夜值守,返深人员主动申报、密切配合,筑牢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社区里,防病不防心,隔离不隔爱,用真诚和善意温暖居民;在城市的每个角落,志愿者们不畏寒风,站在疫情防控、城市运行、复工复产的第一线,保障普通人的正常生活……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接受考验的不仅是一座城市的治理能力,还有人文关怀和文明程度。在高度紧张、严格防控的抗击疫情战争中,人们发现,深圳温度,温暖如故。

2月9日中午,深圳援助湖北医疗队一行13人出发前往湖北抗疫一线,投身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红声 摄

一件件善行义举、一场场爱心接力、一起起慈善捐赠、一次次无私援助……疫情中,深圳人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用精神的力量,在病毒前筑起了一座强大堤坝,维持着这座城市的安宁。

共筑文明,共抗疫情,在这场城市大考中,深圳的文明底色,再一次被擦亮。

勠力同心 发扬伟大抗疫精神

“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如此概括了伟大的抗疫精神。

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精神的力量,坚实、有力、鼓舞人心。每一个平凡人,在挺身而出、坚守岗位之际,都是这个时代的平民英雄,他们的专业精神与责任担当,诠释着伟大的抗疫精神。

1月中旬,在日本旅途中,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二科主任袁静接到了医院的信息。得知疫情发生,与家人正一起旅游的她立刻脱团回国:“我要赶快回到岗位上,那里有很多工作等着我。”

2月9日,赶赴武汉的路上,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陈文静给正在武汉的表妹打电话:“我快回来了,和支援队一起。”深圳前后派出了支援湖北战疫的五支医疗队“77人战斗小组”,成为逆行者中的“尖刀排”。

每天早上7点,深圳苏宁物流公明快递站,“快递小哥”李小庆在测量体温、戴上口罩之后,给站里和自己要送的包裹消毒,然后装箱、骑上电动车,穿梭在大街小巷,开始一天的忙碌。

中午时分,福田沙尾社区,志愿者杜璇拎着外卖盒气喘吁吁爬上了7楼。“您好,这是您的外卖!”她和近百名志愿者每天轮流值守在社区里,在小区门口测量体温、引导居民填报信息,并服务居家隔离的居民,每天跑上跑下为他们送生活用品、取外卖和快递。

在企业复工防疫咨询点,宝安社区志愿者向两名企业办事人员详细讲解企业复工防疫重点。(资料照片)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钢 摄

深夜,惠盐高速公路富地岗防疫点,东部高速公路交警大队队员梁国才拦下了一辆车:“请您出示身份证件,并配合体温检测。”疫情期间,深圳坚持不封城,面对大量人员返深高峰给城市疫情防控带来的巨大压力,全市公安干警把守在各个卡点,日夜坚守。

在南园街道的健康驿站,酒店工作人员早起送餐、清洁消杀、悉心服务,将每一位入住者当做“家人”。在“驿站剪影”上,一位解除医学观察者留下了寄语:“这里很温暖,大家一起加油,春暖花开,大家再相聚。”

与子同袍,不离不弃。无惧风雨、守望相助。在这场疫情防控战里,每个人发出的微光,汇聚成对抗风暴的磅礴力量,守护着一城平安,守候着春暖花开。

守望互助 文明之光汇聚温暖力量

深圳疫情防控的得力,不仅体现着城市治理之功,也有每个深圳人的一份力。深圳大学传播学院与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开展的深圳市民新冠肺炎调查显示,8000多名受访市民当中,超九成能做好自我防护。调查涉及了公众6类疫情防控行为,包括了解疫情发展、佩戴口罩、减少外出等,防疫行为上的采纳人数占比均超过93%。

在深圳,无数平凡人身上绽放的文明之光,凝聚起助力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深圳力量。

在福田区莲花街道某小区的业主微信群里,业主周先生发了一条微信,告诉邻居自己刚从德国出差回来,已通过两次核酸检测呈阴性,正在实施14天的“居家隔离”。

“我一定严格遵守规定,绝不会出门,请邻居们放心,也请邻居们监督。”周先生的一番话,很快得到了一片暖意回应。“欢迎回家!”“有什么需要,我们可以帮忙!”邻里之间的善意理解,让微信群内充满人情的温暖。

1月26日,广东省发布防疫通告,决定在全省公共场所实施佩戴口罩的控制措施。第二天,深圳的商场、地铁、公园等公共场所,出行的市民都自觉地佩戴上了口罩。“戴口罩、勤洗手”“不聚不约不扎堆!”“上班不串岗、下班不串门!”成为了疫情期间深圳人的共识。

2月17日,全市674所义务教育学校同步开启“空中课堂”在线教学。而此前一周,深圳高中已经率先在网上开学。起初,这场史无前例的在线教学引发的种种争议,在多个家长群蔓延,然而近两个月后,师生们已渐渐习惯于这种新的教学方式。

上课前,滞留在黄冈红安县乡下的深圳明德实验学校碧海校区初中老师陈露一手抓着稿纸、一手抓着小板凳,爬上阁楼,来到屋顶,终于到达了上课地点——天台,这里是全家网络信号最好的地方。在天台上,她架了张桌子,拿出手机,和同学们开始连线。手机的另一端,在深圳家中和在老家的同学们同时打开了本子,一起开始解题。身处天南海北的深圳师生通过网络连接在了一起,坚持着“停课不停学”。

同样在努力适应着“云端”生活的还有各行各业的人们。在家开视频会议的白领、熟练使用各个购物软件的主妇、各自录好音后上网合成的合唱团、看直播游动物园的“云游客”……“云端”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生活“不见面”、服务“不打烊”、工作“不掉线”。在深圳多年来大力推进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后,如今,深圳人的工作生活尽可“掌上”解决,依托各类软件平台,深圳把疫情对城市运行和生产生活的影响尽可能降到最低。

清明临近,深圳市文明办、市民政局发出文明祭祀的倡议书,倡导绿树花间思故人。“心香一瓣,遥寄哀思”。特殊时期,无数深圳市民响应倡议,取消了前往墓园实地祭扫的安排,通过网上祭扫等方式表达对故人的思念。

细微的变化,在深圳市民的工作生活中悄然发生着,善待自然、崇尚节约、拒食野味、使用公筷、注重日常卫生消毒……经历了疫情大考之后的深圳人,正在将文明的行为渗透到工作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健康新生活的风尚正在被更多的深圳人传播并接受,而这,也正逐渐内化成一座城市的文明和素养。

法治和文明 增强全社会“免疫力”

结合此次疫情防控工作的经验,深圳立法部门回应群众呼声,以立法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城市文明进程。法治和文明,刚柔并济,成为深圳增强全社会“免疫力”、对抗疫情的强大武器。

今年4月底,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一次会议通过了《深圳经济特区文明行为条例修正案》,规定患有传染性疾病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传染他人。这意味着,今后流感患者戴口罩等,将成为法律强制行为。

5月1日,深圳史上最严的禁野令——《深圳经济特区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条例》正式施行。非法食用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最高可按货值的30倍处罚,堪称“最严立法”。这意味着,在深圳“食野味”要付出更高代价。

外严防输入,内严防扩散。深圳所有小区、城中村在疫情期间实施19条硬核防控措施,为市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构筑坚固的防护网。

不久前,深圳第六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这座文明之城,在疫情防控的氛围中更显其鲜明底色。社会各界勠力同心,传递爱心,让“文明战疫”“法治战疫”成为了深圳战疫的一道鲜明底色。

夜晚,南山区粤海街道粤桂社区的工作人员坚守社区一线查询辖区往来人员健康情况。(资料照片)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红声 摄

疫情发生后,全市各慈善会、基金会纷纷行动起来,发挥平台纽带作用,广泛动员、汇聚社会各界战疫的慈善力量;数百家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挺身而出,主动作为,结合自身业务和优势,全方位调动资源,持续捐款捐物,奋力参与抗击疫情,切实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深圳社会组织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努力探索社会组织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新路……据深圳市慈善事业联合会不完全统计,疫情发生的三个多月里,深圳地区为抗击新冠疫情累计捐赠款物金额达44.88亿元。

深圳人还心系海外“鹏友圈”,积极参与战疫国际合作,大力提供物资、技术、经验支持,分享联防联控经验和诊疗方案,深圳各级各部门、各大企业、行业协会和公益组织纷纷行动起来,纷纷筹措资源、提供渠道,支援各地抗击疫情。“深圳温度”,从深圳人的手中,传向世界。

相关链接

据不完全统计,疫情期间,深圳全面取消公职人员假期,4万名机关公职人员火速返岗。

6.6万名医务人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

公安战线拉响一级勤务,6万名警务人员闻令即动。

10万名社区干部、10万名基层工作人员直插一线。近40万名一线人员与全市人民并肩作战。

疫情期间,志愿服务小组已形成市、街道、社区三级志愿服务队伍747支9172人,推出“一卡一书一歌一指引一保险”5项保障和“家户排查、设卡测温、物品转运、隔离关怀、心理疏解、邻里宣传”6类社区防疫志愿服务,构筑社区小区疫情联防联控的强大合力

以共青团员为政治骨干和主体,1734支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发起成立,队员3.4万余人,冲锋在隔离防疫、医疗救护等疫情防控一线。截至11月,组织全市志愿者参与复工复产、复学复课、集中隔离点等各类志愿服务近150万人次,“志愿深圳”信息平台累计发布项目近7.3万个。

据深圳市慈善事业联合会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30日零时,深圳地区为抗击新冠疫情累计捐赠款物金额达44.88亿元。

编辑 高原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韩文嘉 张锐)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