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时代对大学教育和科研有哪些影响?名校名师公益课堂南山开讲
​晶报记者 严珊珊 通讯员 科创信
2020-12-07 19:26

12月5日上午,第七届名校名师公益课堂在南山区粤兴二道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举办,活动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承办,香港中文大学常务副校长、利荣森中国文化教授陈金樑担任主讲嘉宾,为大家带来了主题为《大学之道4.0》的精彩演讲,讲座以线上线下同时开展的形式吸引了2400余名观众参与。

陈金樑教授从大学所需要的学科教育和全人培养的目标之间的平衡,跨学科教育等角度阐述了高等教育和大学学习面对新时代的发展策略,并带领大家重温了“大学”这一概念的两重含义。从“大学之道在明德”以及儒家文化里所提倡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到工业4.0时代对大学教育和科研的影响,陈教授引导现场观众重新思考了“大学”的含义以及思考在人工智能时代,大学如何培养真正具有大学精神的人。

在工业4.0时代,陈金樑教授表示我们关注与讨论的重点已经不是学习方式,而是学习成果。那学生们在工业4.0中取得成功需要哪些技能呢?陈金樑教授认为,首先数字技能是必需的,此外,沟通能力、情商、伦理认知等软技能也是不可或缺的。“大学教育需要重新平衡以人为本和以技能为先的教育方式”陈金樑教授说,技术的增长不一定会导致情商或伦理认知的增长,而情商在人工智能时代的下滑,将对社会产生巨大的潜在影响。软技能的培养离不开人文教育,面对科技变革时代对人文学科的挑战,陈金樑教授指出,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是跨学科教育和体验式学习,只注重某一个学科研究的模式或许已不能适应社会的迅速发展,然而无论科技如何发展,“修身”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内在精神。

在互动环节,现场一观众问及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疑惑教育应该引导社会的发展还是应该适应社会的发展时。陈金樑教授回应道,教育必须对社会的变化做出回应,但是不应被社会所改变。就如承载学校教育理念的校训,可能会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而改变,但不变的是学校致力于将其教育理念融入社会的发展。同时,陈金樑教授也指出,在学习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学科知识的同时,也应当多了解人文社科等博雅教育的内容,培养自己成为具有良好文化修养的综合型人才。

编辑:陈章伟

(作者:​晶报记者 严珊珊 通讯员 科创信)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